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分析

2021-11-22 23:27:33江西服装学院图书馆兰志玲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书籍智能化图书

文/江西服装学院图书馆 兰志玲

智能机器人从阿尔法狗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开始,成为广为人知的新时代产物。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上对智能机器人的评价逐渐趋于理性。作为新时代的主角之一,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运用已经不是全新的想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智能机器人的效用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时期,把握住其最佳运用机会,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图书馆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使其与新时代实现深度融合,是当前图书馆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一、促进图书馆互联互通,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

图书馆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承载着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所谓图书馆,就是典藏了各种各样在社会的发展中得以流传下来的以文字为主要的形式记录社会百态的书籍。不同规模或者容量的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图书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差别。

但凡图书馆一定拥有比较丰富的书籍资源。图书馆的纸质书籍本身没有办法和所谓的人工智能直接联系在一起。要知道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的拟人化,核心仍然是计算机技术,用的也是计算机语言,而不是书籍中存在的人类语言。因此,要让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好的效益,最基础的就是现实图书馆的物物互联。比如说,图书馆可以通过现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将智能机器人作为其中一物,图书馆的书籍和其他的管理服务设备作为另外一物,网络作为连接图书馆内部的纽带和无形的道路,实现真实物品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智能机器人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通过互联网也能够实现和书籍的互联,比如通过互联感知技术、射频技术等使智能机器人更好地识别图书信息,促进图书馆内部管理难度的降低,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建立智能机器人应用区

智能机器人已经在某些领域得到了较为成熟的运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是服务类型的智能机器人,比如说展览会上作为产品介绍者存在的智能机器人,大型国际交通枢纽站内充当站内导游,帮助游客检索信息、查询业务、精准定位的智能机器人。而图书馆本质上是提供图书借阅和信息查询服务的一个服务性质的地点。基于其他服务行业运用智能机器人的经验来看,可以得出很多的实践指导意见以及参考模式。图书馆的内部布置都是有规律的、整齐的,各个类型的书籍按照图书编号放在相应的位置。同样的,智能机器人也需要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偏向放置在最合适其发挥管理和服务效用的位置。

图书馆应该单独划分一块区域,用于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图书馆的馆内秩序,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智能机器人的损害风险。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学生、热爱阅读者或者是各种各样身份的人对于智能化图书馆的认知存在着一定差异。智能机器人充当检索工具或者是图书编号定位机器时,尽管为大部分人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提高了对图书数量和位置的管理力度,但是也不否认,会有少数人对于将智能机器人运用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感觉不习惯。为了实现多方效用的最大化,为智能机器人创建应用区域以及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为智能机器人在提供服务活动或者充当管理执行者时设置规范的行进路线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依靠智能机器人实现图书馆内导航

智能机器人通过获取数据和信息可以进行知识储存和行为模仿,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和选择敏感度。现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感知环境和捕捉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实完全自助的图书馆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前些年就利用智能机器人和互联网实现了图书馆的完全自助。通过智能机器人,来借阅图书的人能够直接通过向智能机器人查询图书位置和相关信息,办理借阅。

智能机器人通过检索图书信息,能够精准定位书籍位置,引领借阅者直接获取想要借阅的图书,为借阅者提供了便利,缩短了搜寻书籍的时间。这样的智能化服务系统,需要将依赖于网络的智能化服务系统与智能机器人的具体服务结合起来,由中枢处理器和计算机掌控智能机器人发布指令,由智能机器人收集信息、执行指令,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系统。图书馆可以依据具体需求来开发智能机器人的功能。比如说搬运图书、为读者提供借书、还书的登记服务,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的馆内地图或者图书分布等等,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四、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机器人

图书馆要想实现利用智能机器人创新管理和服务的目标,前提必须是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性质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学校的图书馆主要是为学生开设,社会上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一般都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创办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各大高等教育大学的图书馆都是自动化较高的智慧化图书馆,代表了较高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基本上没有实现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很大一个原因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研究成本、创新成本、机会成本等都要高于一般的生产机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早在20世纪,智能机器人就已经应用于某些高精尖和重要的领域。但是一直到现在,智能机器人仍然主要流通在高精尖行业。因为上述原因,智能机器人虽然已经开始逐渐被各种行业引进,但是总体来说,商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对于盈利能力较低的图书馆而言,引进代表着高精尖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成本过高。所以,智能机器人的商用应该是图书馆广泛推进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还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领域所创造的智能机器人并不都是指类似于世界上第一个由国家授予其公民身份的超智能机器人索菲亚,也不是指打败世界围棋冠军的高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在人工智能技术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部分智能化的机器也属于智能机器人。比如类似于Siri这样的智能语音助手其实也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因此,要实现图书馆基于智能机器人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必须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服务要求,推进合适的智能机器人深度融入图书馆。

五、明确智能机器人的管理执行者位置

社会上对于智能机器人“学习”能力的开发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认为这样会使其拥有自己的思想。实际上,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所提出的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思想可以得出,思维是人脑独有的,人脑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进行一切思考、形成意识形态的唯一器官。智能机器人的大脑是计算机,而计算机何尝又不是人类创造的呢?因此,对于智能计算机的全面否定其实是不正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从出现到应用在某些高精尖领域,再到现在的商业化、产业化,逐渐应用到其他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选择。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虽然人的地位仍然是无法替代的,但是智能机器人确实能够在以人为主的管理和服务领域发挥出巨大效用。图书馆是具有书香气和人情味的地方,完全的智能化不代表无人化,自助不代表完全不提供帮助。将智能机器人融入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之中,主要是发挥其管理执行者的作用,既能够实现尽可能地便利,更要满足阅读者的需求。

由于之前的图书馆管理中主要依靠人的力量,无法完全依靠人力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机器人在执行管理命令的时候,拥有能够精准定位、快速检索瞄准图书、强大的储存记忆能力和计算分析能力,能够在图书馆具体管理计划和活动的实施上,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因此,图书馆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具体落实到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上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智能机器人的执行能力。

六、结语

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基础上建立现代化图书馆,实现管理和服务路径与新时代的融合,是图书馆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智能机器人代表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顶级水平,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运用,能够极大促进图书馆的智能化。当然,不是每一个图书馆最终必须与科技融合,但是智能机器人确实能够极大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于促进图书馆的智能化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书籍智能化图书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军事文摘(2022年19期)2022-10-18 02:41:14
鲁迅与“书籍代购”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5:52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班里有个图书角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