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

2021-11-22 23:10马亚丽孙小娅
大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素养

马亚丽,孙小娅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215163)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要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该方案第一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江苏省142 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52 所,高等职业学校90 所,高职院校在年招生量和在校生量上都占高等教育人数的50%以上。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新的增长点。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大范围爆发,我国各省高校按照教育部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在线教学。据不完全统计,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省高校信息化教学覆盖99%的专业,95%的学生,85%的教师和90%的课程,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2]指出,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有助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为了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本研究参照《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在孙小娅[4]、张松松[5]学者的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以我校教师为调研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及访谈,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方面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展开调查,并结合访谈收集数据进行结果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参与调查的高职教师,有81.2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教龄上,32.81%的教师教龄小于5年,28.13%的教师教龄在5—10年之间,28.13%的教师教龄在11—20年之间,10.94%的教师教龄在20年以上;在职称分布上,68.75%的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其中26.56%约占调查人数的1/4 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前提[2]。在本次调查中,针对教师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即《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了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06%的教师对该指南“完全了解”,而84.94%的教师“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知道”。“完全了解”的教师比例数值高于张松松对南京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同类问题的研究数据,可能与我校是软件学院,教师相对重视信息教育技术有一定关系。但是,为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教育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强纲领性文件的宣传力度,使大部分一线教师了解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及具体要求。

数据显示,高职教师普遍认同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近六成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中具有强烈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同时也运用教育技术终身学习,实现个人专业发展;56.25%的教师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约60%的教师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教学。

(二)信息知识与能力

信息知识是进行信息活动的基础,是各种理论、经验的总和,有不同的深度、广度和层次之分[1],具体包括基本文化知识、选取和获取信息的知识及信息工具使用知识等。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已经充分具备基本文化知识、信息获取知识和常见信息工具如办公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知识,但对相对专业的教学软件开发和使用知识还有所欠缺。

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关键能力[2]。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设计、开发、利用、管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能力[3]。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高职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熟练使用PPT、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呈现教学内容(84.38%),文字处理软件(82.81%),搜索引擎工具(73.44%),学术期刊库(70.31%),即时通讯工具(67.19%),使用网络教学平台(53.13%),文献管理工具(51.56%),而只有约三成的教师能够熟练设计、开发微课、慕课(34.38%),运用动画制作工具(26.56%),网页制作语言工具(26.56%)等。

大部分高职教师特别是文科专业教师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青年教师基本已经没有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方面的障碍,教学考核方式也已经从传统的考核方式向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教学评价方面迁移。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教学评价环节也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评价的特点。调查发现,随着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高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利用、评价的能力,但依然存在应用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使用软件、工具的熟练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紧密度不高的问题,在微课程、慕课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尚显不足,反映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教师应用信息教育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众多原因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不足(67.19%),没有足够的技术性支持(65.63%),应用效果不好,积极性不高(62.5%),缺乏推动和激励政策(60.69%),单位领导重视不够(59.38%)等。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又称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道德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道德关系[2]。高职教师因普遍受过多年高等教育,个人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较高,调查发现,高职教师高度认可保护知识产权和他人隐私。

四、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持续改善信息化环境

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受学校的机制、软硬件、信息化普及程度、教师时间因素及教师个人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应从激励机制上创新,构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平台。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科学分析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面对各高校信息化环境不均衡的现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加大信息化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避免因优质信息化资源贫乏导致教师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受限的情况;第三,高校内部信息化普及程度和教师的时间因素也是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虽然教师普遍认识到信息素养提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学校信息化环境不浓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尊重教师信息素养特性,多元化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首先需要教师个体更新信息意识,通过学习及反思主动适应学科及专业发展的需要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社会环境对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应完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模式,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等,为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物质基础和信息环境。

开展针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基本理论、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培训资源建设、培训模式、培训评价体系等都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并完善,以保证教育技术培训更好地向前发展。但培训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教育论坛经常发帖、跟帖,开设公众号或者网络平台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明显高于其他教师。因此,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化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渠道,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主动学习成为信息素养提升不竭的内驱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自身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素养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