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张小阳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065201)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为推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高校思政教育要切实发挥自身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确保他们把准自己的航向。首先,思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始终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方向;其次,思政教育也是一门育人艺术,需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拓宽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再次,文化自信是推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强大内生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上下功夫,在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在担负自身的责任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锚定人生发展的坐标。首先,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应明晰其在教育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其次,引导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中树立主体观念。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找准自身位置,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个人价值与社会相互结合,牢牢树立责任意识。
作为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对全面发展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体系。当前高校大学生受到诸多思潮的冲击,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以良好的价值观念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其次,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逐渐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努力学好相关专业知识,还应积极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再次,促进学生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使其得到锻炼,进而提升自身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有必要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首先,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坚毅前行,高校要尽可能提高思政教育的说服力,使大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内化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勇于拼搏的行动。其次,还应激励学生不断创新、引领时代。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3]。
政治引领是思政教育的首要功能,高校思政教育旨在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品性与信仰。第一,高校要善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学生的成长。首先,积极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实践,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其次,高校要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创造和谐的环境;第二,高校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重点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情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第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掌握精髓,为大学生做好榜样。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核心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文化认知。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在宣传先进文化时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例如故事、案例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对先进文化的认知;其次,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文化体验。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兼顾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及其对文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再次,学校还应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传播工具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动态,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最后,高校应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的文化实践[5]。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要把注意力拓宽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实践活动中。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确保全面育人方针得到贯彻落实,真正取得实效,使学生认同思政教育的功能。高校思政教育要在掌握大学生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把握全面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效率,当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发展,而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主要包括学习、社交、政治素养、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者应把准这些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推动他们全面发展[6]。高校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加强法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懂法守法的人才,使他们满足社会的需求。不仅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不断强化教师的榜样功能,通过不同途径与媒介宣传优秀教师的工作事迹,例如报告会、校园广播站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与载体,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真正了解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指引他们求真向上,进而努力为国家作贡献[7]。
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是促进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所以要优化其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推动主客体、载体等各项要素的协同运行。具体把握以下几方面:首先,高校应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科目的协同。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稳定和巩固其主渠道地位,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采用各种新技术,以此来优化思政教育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法等诸多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认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好其他课程,做好辅助作用,同样发挥其育人功能挥,确保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其次,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应发挥辅导员以及其他教师的作用,增加他们之间的协同合作。这既离不开思想政治教师的踊跃参与,也离不开所有教师的亲力亲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优势互补,全校教师都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聚合力;再次,应努力促进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围绕校园展开,结合大学生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一现实情况,为他们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例如思想政治竞赛、辩论大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最后,高校还要不断拓宽实施途径,结合当前社会教育资源开放这一良好的契机,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构建起三位一体(课堂-校园-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建立多元融合的协同格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高校在今后应当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文化涵育,优化运行机制,通过多措并举,切实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