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涛,章鑫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651701)
现代学徒制被确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向了这种教育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也从最初的对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剖析、内涵特征、制度构建等基础理论的研究,逐渐延伸至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方式、评价体系等具体应用领域,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深化。
本文以现代学徒制相关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分析,总结相关研究者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制度、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特点,以期对现代学徒制有更深的认识,为未来相关问题的探讨提供研究基础。
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剖析是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中较早开始的领域,总的来看,国内研究者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李苏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英国“本土特色现代学徒制”以及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发展脉络后认为,国外成熟的现代学徒制均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行予以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国家立法赋予现代学徒制法律上的地位;二是通过制度标准来协调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形成与国家资格认证体系相结合,增加现代学徒制的吸引力[1]。关晶、石伟平认为,现代学徒制应当是一种国家层面的战略,是一种能够统一协调多元利益群体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机制,提出制度建设是发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动力[2]。徐国庆提出,现代学徒制应当成为一种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度,这样才能使教育超越个别学校及企业的在人才培养上的狭隘性[4]。
胡秀锦提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培养核心,以课程为纽带的培养制度,这决定了学生同时应当具有学习、工作两种属性,培养过程也应当具有学校、工作两种情境[3]。徐国庆认为,传统学徒制在技能型知识的传递中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理论型和基础型的知识传递中弱点明显,系统性文化和技术理论课程只能由现代学校来承担,因此,现代学徒制应当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结合起来,发挥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4]。张健认为,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是一种能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循环的学习模式,因此现代学徒制应当强调学校场域和工作场域的互动,突出课程的互动性、生成性及情境性[5]。
曹婧认为现代学徒制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围绕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为了契合行业和专业的发展要求[6]。薛畅认为,现代学徒制强调学习的目的导向,职业学校学生通过完成职业教育获得从事某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实用性强,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保证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水平[7]。许金林在首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讨论会上指出,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目的应当是培养“完整的人”,“为了让人可持续发展”应当是现代学徒制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吴建设提出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岗位专业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与学校的课程衔接,做到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相辅相成[8]。胡秀锦认为,课程设置应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企业岗位的特点以及专业知识理论共同设计[3]。徐春梅、赵兴云总结了德国、英国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上的共性,提出建立工作、学习两个方面的课程,并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导向,以工作岗位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9]。严世成提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要对接岗位,通过将专业课程细分为若干个岗位,再将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术元素的方式来实现[10]。郭文斌等人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详细讲解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思路及构建方式。在时间上,课程体系按照基础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阶段进行分解,以满足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在内容上,将课程按照基础岗位、核心岗位、拓展岗位的要求进行分解,突出岗位的适用性[11]。
薛畅以SX 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变过去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机制,将企业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管理者;二是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在教学时间、实训等方面予以对接;三是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将企业的思路纳入其中;四是将企业一线场所视为学生实作能力提升的最佳选择;五是构建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胡洋[12]认为,校企合作不应只看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基本内容,还应评价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并且提出校企合作有效性的评价体系[7]。
于如等人认为要建立以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3]。李欣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学生、教师、师傅三方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14]。严世成提出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并且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鼓励行业、企业及中介对学习者的岗位能力进行评价[10]。
辽宁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以现代学徒制为主线,分别在管理机制、培养机制、运行机制、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管理机制上,突出校企合作,过程管理,责任共担,学籍弹性;在培养机制上,突出培养目标和企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学习岗位与工作岗位、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在运行机制上,突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性、教师师傅的双元性、学生学徒的双身份性、教室现场的双元性以及企业学校的双评价性;在教育机制上,突出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情景化、教学环境的真实化等。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招生上,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形式进行,较好协调招工和招生之间时间上的矛盾;在人才培养上,以四双为主线(双主体、双基地、双导师、双身份),与企业深度合作,编制了适用于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师团队建设上,以“互聘互陪”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师傅能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教学指导水平。
目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集中在对现代学徒制理论和应用的探讨,强调对技能知识的学习,忽略了与学生发展的结合,割裂了技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联系。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公务员培训、创新创业等活动而退出现代学徒制的情况,这既不利于学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实施,也降低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因此,如何将现代学徒制更加有效地与升学考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等学生自身发展内容相结合,是现代学徒制相关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领域还局限于对技能技术要求比较集中以及行业可以容纳大量学徒的专业,而对于其他专业,如技能技术要求不高,但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或者行业容纳学徒数量有限,或者行业对学徒初始质量要求过高,高职层次院校与企业合作存在现实困难的专业如何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比较少,这也限制了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