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栋,范明芳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山东 济南25003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加大了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加入WTO 后,增加了沿海地区申报数量,各类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丰富[1],并且开展一定规模的中外合作项目。从大体上来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办学地点,其正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合作方式。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创建完善的合作办学模式,对中外合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禁止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属于公益性事业。在目前教育中,中方的教学思想是转变教学理念,添加优质课程,对营利方面看的较轻,而西方则较为注重经济效益,意在招收大量的生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若是不能有效平衡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将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合作办学中的教育主权问题,一直是合作办学深入发展中的顾虑[2]。在招生过程中,部分办学项目在招生办理方面不严格,过于注重效益,违背了合作的初衷。同时,在管理方面,部分办学项目可能或将管理权交由第三方或外方负责,虽然可以减少麻烦,但是失去了管理权容易陷入被动局面,难以维护学生利益,以及无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应当掌握教学的管理权与主导权,大力培养专业任课教师,正视办学主导性的重要性。
师资力量是合作办学的基础,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确保顺利开展合作办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合作项目都需要聘请外院教师,难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大多都缺乏归属感,在教学方面更是难以做到完美融合。此外,在考察教师专业技能时,缺乏完善的考核标准,教师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的教师数量较少,对开展双语教学造成一定影响。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课程设置往往流于表面,更加注重形式方面的变现,而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对于中外合作教学而言,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导致难以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与语言类课程的时间,大部分课程都是国内与国外课程之间的衔接,只有少数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上,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拖慢了学习进度。另外,由于连续多年都使用同一本教材,导致对于课程的调整不到位,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对于国内的课程,可以获得学校的认可,学生若是想要获得证书,只需要在国外修满学分即可,并且还可以获得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可以在专科毕业后升本科,或者申请学士学位课程,然而,在外国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可能会出现无法认证的风险。在合作项目中毕业的学生,虽然可以认证专科证书,但是却存在无法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风险,通过台阶式深造的学生,其证书并不违背教育部的规定,因此从侧面反映出,国外缺乏完善的证书认证体系,没有综合分析合作办学的现状,将会影响学生的继续深造[3]。
教育理念深化了思维模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氛围紧密相连,容易受到执行效果和目标方向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探索适合地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提高竞争力。在开展合作办学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体系、先进的教学设备,从教学的角度上说,教学资源具有相对性,优质资源可以指人强我弱或人有我无,合作办学需要聘请具有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要目标是注重学生学习。此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带薪学习,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及时推荐优秀的毕业生或实习学生,以求做到完美的跨界融合。
从开展项目到商谈的过程中,需要中外双方共同管理与解决问题,其中包括资金、劳务、科研、教学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从中可以体现更深层次的内涵,促进跨文化的融合。在管理办学项目时,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协调机制与交流机制,解决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问题,确保中外合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此外,中外双方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增加实质性的投入。在授课设备与场所方面,引进先进的设备,配置专门的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外办学虽是合作却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教师应加强交流,探讨教学经验,改进不足之处,谋求新的发展,以扩展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兼顾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学校需要不断地沟通与协商,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尽量达成一致,将主动权与管理权抓在自己手中[4]。
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要求,学生需要在国内完成主要课程,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且还需要增加专业课程。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至少有10 门课程可以获得认可,双方教师应当共同参与教学,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与规划教学方案。在聘用外教时,即使符合规定要求,也需要设置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才可以留下,并且需要对授课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抽查。对于提高教师质量,以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需要定期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检查聘用的效益,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教学质量。第二,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将责任进行详细划分,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考核评估小组成员需要定期评估教师的表现,评选出表现最佳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通过绩效指标增加经济收入。
此外,需要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组主要由分管教学领导、在职的教授、各学科负责人等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需要检查各科教师的教学质量,其中包括讲授能力、运用双语能力、板书情况、备课笔记、教学内容、教学态度等,做到全面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而另一方面需要吸取学生的建议,每学期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各个年级的学生,讨论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之后将意见进行反馈,帮助其攻克薄弱部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他评体系和自评体系,有核心成员评估与分析合作办学的实际效果,定量考核国际交流、教师数量、平均学习年限、辍学率、入学率等各项信息,以书面形式展现数量化信息。同时,需要将文字资料定期总结,对于无法全面监控的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年检制度,通过阶段性总结和自我检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在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的背景下,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防止出现功利主义的动机,从而确保经济效益与教育质量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其次,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掌握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为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内容提供保障。在西方的管理体系中,教育人员对办学策略进行深度思考,提出在结束一段时期的语言学习后,学生若是有未通过的学科,则进行降级处理,甚至退学,考试主要分为评分、监考、命题三个环节,可以增强考试的公正性[5]。
合作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完善的审批机制,可以派遣专人负责,或者聘请专业的顾问,确保顺利开展办学。同时,需要实时观察政策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在毕业证书的认证方面,学生需要充分了解教育部的规定,分析其中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国外需要完善证书认证体系,当学生达到规定标准,获得充足的学分后,应当给予相关证书。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外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综合管理学术和教育方面,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严峻的教育形势下,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为中外合作教学提供保障,促进教育的发展。中外合作属于跨界融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升级与优化管理方式,加强中外合作的衔接性,创新教育办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