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梯子
——《司马光》教学案例

2021-11-22 21:52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杨 旭

在教师最平常的教育实践——课堂教学中,对每一篇课文的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是教师发现问题、究其原因和摸索解决的过程,有些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些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有些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了。

一、初涉小古文

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实践中,小古文教学是小学阶段首次涉及,安排的课文是《司马光》。在三年级的学龄接触并学习小古文,虽然初闻看来为时略早,其实不然。

二、初探小古文

《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这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因为是第一次教授小古文,所以“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最大的困惑。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通过课后题的指引,明白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准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次,借助注释讲故事,最后,要体会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再回到《司马光》,课文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其实三年级学生基本具备自读课文的能力,可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尝试理解一句话或一个小故事。教师可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在掌握学习方法后,尝试自读自悟其他故事,并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小古文

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尝试将《司马光》的教学目标定为:识记生字;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本次《司马光》的授课是我校领衔名师牛筱琼与我同课异构,在第一次试讲时,我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和文言文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朗读指导中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并通过想象、做动作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穿插参考注释和组词的方法,融合本册第二单元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最后由学生讲述故事内容。牛筱琼老师在试讲时以开放式问题“你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导入,发散学生思维。在初识文言文环节,由学生发现其与现代文之间的区别,初步了解语言形式,打破陌生感。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水平,落实字字发音和句句停顿,同时以了解字源的方式认识“登”,更进一步理解字义。讲故事是本节课重墨,学生分享讲述,教师相机板书梳理关键字词,环环生发,层层点拨,步步提升学生理解文意和讲故事的能力,最后通过教师一阶一阶的“支架”铺设,学生背诵课文水到渠成。本堂课“大道至简”,教师用娓娓道来的语言,将教与学融于静待花开的沉淀,为三年级学段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汲取了名师的丰富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探索,最终我秉承“生本”的课堂文化,首先,在学生对司马光故事了解内容和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读通、读好文言文。其次,通过以下三个问题:被司马光救的小孩掉进哪里了?司马光是如何救这个小孩的?为什么这个小孩会掉进瓮里?教授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三个方法:想象做动作、看注释、组词,并运用方法再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学生对于故事本身和文言文语言的体会也就更深一步。再次,梳理文中的人物,并依据梳理背诵课文,这就为学生背诵搭了梯子。最后,将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理解相似文言文《杀驼击瓮》,学生不仅能用自己的语言大概讲出这个小故事,还明白主人公是用砍杀驼打破瓮的方法,再依据故事结尾“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说一说司马光的做法,“如此智者,为世人所赞”“如此聪明,为世人所学”是学生体会到的。

四、生发小古文

在《司马光》的教学尝试中仍有诸多不足,比如,课堂放手不够充分,有牵引的痕迹;课堂中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我深刻意识到学生需要鼓励,要充分信任学生,不用过分担心教学设计的难度太大,要反观去想我们是否帮助学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因为真理是有高度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搭建起攀登真理的梯子。汲取以上教学经验,对于小古文教学策略的探索我们仍在路上。

猜你喜欢
司马光现代文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群文阅读助力学生中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司马光“警枕”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