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十八里小学 赵 滨
小学时期是学生步入校园学习生活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学生接触规范教学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内容,是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充分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并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或者并没有在语文学习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造成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并不强烈的现象。如果教师只是依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让学生进行学习,难以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有效的互动体现在学生认真听,并积极回答问题的状态下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因此,有效的互动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的体现。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较为被动,自然与教师缺乏有效的互动。具体体现在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以问答的方式提问学生,部分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回答。这样的互动并不是最有效的互动。
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语文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新鲜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另外,丰富教学方式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展开语文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到小蝌蚪的世界当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着小蝌蚪一起踏上找妈妈的旅程。教师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文件,伴随着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思维紧随着文章的进度。其次,针对文章中生词的学习和掌握,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词的学习当中。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词语默写接龙的游戏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依次在黑板上默写词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心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词语的学习。
为了能在语文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除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也要提前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旨有大致的了解。通过课中的提问,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文章真正的含义和价值体现。通过课后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反思,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会,形成自身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教师可以结合这三方面内容展开对学生的提问。
例如,教师在讲解《掌声》这篇文章时,在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名叫英子的学生在演讲时发生的故事,她与其他的学生有点不同,她的腿有残疾,因此走路总是一摇一晃的,但是当她上台演讲时,却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A:“可能是因为她的演讲很精彩。”
教师:“回答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给出的答案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提问)
教师:“文章中写道‘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为什么会用到‘立刻’一词呢?”
学生B:“因为她不想上台讲故事。”
教师:“为什么不想呢?”
学生D:“因为她的腿有残疾,怕其他学生笑话。”
教师:“回答得非常准确,通过这一细节的描述,我们能够猜到英子从来没有上台讲过故事。”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将文章中表达的良好品质融入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从而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拓展和创新。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语文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视线,帮助学生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再结合有效性的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