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 朱 洁
“1+X”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1+X”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拥有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词汇,保持良好的语感,具备体验情感的能力。部编版教材认为语文课程的弊端在于学生阅读量太小,读书不多,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落实“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并提倡教师使用“1+X”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1+X”阅读是教师在完成一篇文章或者一个主题单元的课堂教学之后,让学生对多篇与所学内容主题相关的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1+X”中的“1”代表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主题、一篇课文、一个活动主题或者阅读课程中的一个议题。“1+X”中的“X”代表着跟随“1”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果“1”是指一个单元主题,则“X”代表着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多篇文章。如果“1”是一篇教材中的课文,则“X”就是与这篇课文相关的多篇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可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提升鉴赏文章的能力。“1+X”是相对开放性的、可进行资源再生的群文阅读模式,能够形成有活力的语文生态系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异于他人的见解,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以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紫藤萝瀑布》的课堂教学时,可将此篇文章作为“1”,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根据问题找出相关“X”篇文章,比如作者宗璞的其他文章《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红豆》等。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X”篇文章中的相关段落,可让学生自主或者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文章大意,并赏析文章中具有哲理的句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总结这几篇文章的异同之处,让学生在班级内共同探讨,教师根据课堂探讨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发散思维的效果。
小学教师在阅读课程中设置好的议题,可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议题是“X”篇文章中的共同话题,可以同时存在多个议题。通过“1+X”的群文阅读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增强教师的教育整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文章时,教师可采用“1+X”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四篇文章都属于神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总结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并以“伟大的神话人物”为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主题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具有自主创新的意识,利用“1+X”教学模式组合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确定一个教学主题,以教学主题为“1”,选取符合主题的多篇文章为“X”,结合主题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比如,在《走月亮》的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的《繁星》作为“X”中的一篇文章,让学生总结这两篇课文对描写月光的异同之处。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与探讨,由小组进行探讨内容的展示,让同学投票选出总结得最完善的小组进行奖励。在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应以本单元的主题为整合点,组织学生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对单元主题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1+X”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阅读规划、组织阅读主题活动、整合阅读内容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阅读内容,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1+X”的阅读模式与群文阅读模式、主题阅读模式一脉相承,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