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牙廷闯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普及,大学生接受的社会信息数量逐渐增加,信息内容也日益复杂。基于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更高的角度展开。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以高校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其育人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才华与德行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培养新时代综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1]。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教育”理念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发挥好“三全教育”理念作用,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好新时代背景下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全教育”理念需不断协调和指导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各种影响因素。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这个群体是否具备广博文化素养、高尚道德修养以及良好政治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
“三全教育”从育人主体层面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部分教师的责任;从育人实践层面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全部过程,包括学生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也不例外;从育人空间层面指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手段,家庭的重视、社会大教育环境的构建,统一战线、全面发力,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提出来的。在不同的时代和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必将发生变化。现今,大学生的“三观”受新媒体时代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经过传统应试教育到迈进大学校园、从进校不久的迷茫到逐渐适应地摸索,生活依然围绕着校园,思想虽然具时代性,却也不够成熟。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全员、全程、全方位”理念,结合学生时代特征[3]。
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贯彻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全育人”理念的“全员性”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但实际上,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做到全员参与。首先,高校辅导员平时忙于班级管理工作或卫生检查、学生活动的开展等;任课教师也大都是课堂教学时才和学生见面,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少。其次,专职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或教师本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就不够高,更甚者,有些高校并没有科班出身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忙于行政,并没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设立相应考核与奖励机制,管理人员除了忙着各自政务以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情度不高[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对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从教学实际现状来看,即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脚步没有停下,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凸显出许多问题。比如,现阶段有的高校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划中,并没有把“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没有秉持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出现了重知识、重科研,忽略了学生德育的现象。“全过程”从实践角度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到学生整个学习生活,做到无时无刻不存在。但大学生从大一入学到毕业,中间缺乏持续性教育,育人全过程没有落实到位。比如,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高校大都会开展有关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但由于对“全程性”把握不够精准,相关教育活动有分散、断片现象。
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全方位”是以空间为切入点,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高一层要求。当代社会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教育早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大学生吸收知识不再纯粹地靠课堂教学,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信息干扰。教育大环境有所改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与多方面的资源相结合。比如,有的高校并没有与时俱进,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家庭教育中也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多数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等[5]。
当今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启,这一远大目标需要强大的思想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去实现。理想信念能够指导并决定行动的方向,坚持“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应重视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只有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全员发力的优势。面对新阶段高校层面应秉持创新理念,对本校思政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为保证思政教学工作效果高校层面还应创设学习、培训机会,提高教学人员的理念水平。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在全员育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辅导员要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这项专职工作。同时,明确思政工作参与者责任义务,依托本校实际充分调动全员教师参与,使之充分把握学生思政教育内涵及必要性。此外,高校应制定奖励考核办机制,鼓励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课下多关注国家时政热点;鼓励任课教师关注自己在执教学科基础上,也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走出办公室,到学生中去,履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真正植根于大学校园,将育人主体从单纯一类人扩展到学校全部教育工作者。
大学校园生活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在这个学生“三观”得以完善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长期、反复的思政教育时期,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全过程”育人,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加强衔接,互相配合才能做好分阶段教育工作。比如,针对经过传统高考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思政教育工作就需做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通过思想政治宣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而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引导他们进行专业课程技能比赛或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增强专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而即将进入社会阶段的毕业生,则面临激烈的择业竞争,压力过大就会产生焦虑。因此,在这个阶段要为其开设一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类型的活动,为其提供指导,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压力,从而顺利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综合。不同家庭走出的学生都带着原生家庭的色彩,因此,家庭思政教育就成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社会大背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挖掘社会育人的潜力,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最终,通过“学校专业教育、家庭辅助重视、社会环境良好”统一战线的形成,共同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高校所在的思想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学生在多元化信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应本着“三全育人”理念,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不断加强育人队伍、育人阶段的建设和立体教育体系的健全,以“三全育人”理念为背景,以点促面、师生共建,让受教育者受益的同时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