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琪美,李良明,周小娟
(1.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 茶陵机关幼儿园,湖南 株洲 412400)
从根源上来看,中华武术与学校教育同根同源,使命相同。从某种层面上讲,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中华武术的育人价值理应回归,通过助力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的落实,进而服务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满足社会民生需求。然而,现实往往不如理想那么美好,武术进校园看似是一项助力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举措,但从现实发展轨迹来看,其与理想存在较大偏差,形势不容乐观。
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为师徒制,其内核是靠模拟血缘的伦理道德来维持的,传授方式多为一对一,教授内容没有局限性。而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传承方式多为班级制,其内核是靠契约和法律来维持的,传授方式为一对多,教授内容为简单易学的武术套路。学校武术教学由于受人数、时间、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因此学校武术教育缺乏武术文化及武术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校武术教育畸形发展。古语有云:“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可见武德教育、武术文化教育都是中华武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技术”成为当今武术发展的主导,并衍生出“竞技武术”,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的武术”却屈居次位,成为了配角。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以趣味性极低的武术套路教学为主,并没有专门性的武术文化教育。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学生出现“自身对武术项目很感兴趣,但对学校武术课有些许排斥”的心理,使武术进校园工作发展缓慢。
长久以来,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武术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学校武术教育处于“体育教育”的下位概念,而这种理念也成为阻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若按照其本身潜在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入发展,可以形成一门独具中华民族特性的独立学科体系,然在西方体育学问和知识体系的冲击下,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险境,其中以跆拳道成为不少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流教学内容为典型案例。学校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学校武术教育应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推动传统武术文化积极开展。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新媒体平台宣传的各种新颖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使武术进校园工作困难重重。相比其他运动项目,武术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刻苦的练习和时间的沉淀。这些因素都影响武术进校园工作的进程。
此外,从质量和实施效果层面来考量武术进校园工作,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以技能教学为主,各学校开设的课程重合度高,课程设置窄,因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但缺乏灵活性,同样由于武术文化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解仅停留在招式套路层面,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师资力量是主导因素。在武术下位理念的错误引导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由学校教师承担,然而,从学校专业武术教师的配置比来看,根本难以满足需求,现阶段多数学校武术教师并非学武术专业出身,多数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半路出家”的,这些教师对于武术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何谈对于武术内在深层次文化层面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其教学过程中自然不会涉及武术文化层面的内容,“现学现卖”的技术套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逐渐对武术产生倦怠情绪。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同时也是阻碍武术进校园工作开展的直接现实因素。
武术进校园,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对武术动作的学习,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礼仪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从而实现健康全面发展,而这也与当前国家政策号召相一致。从武术进校园与校园暴力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武术进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将校园暴力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然而,学生之间力量上的悬殊差异是导致校园暴力的直接原因,加上武术进校园面对的是整个学生群体,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利用学习到的武术来欺负弱小的学生,不能控制力度,可能导致同学受伤而引发校园暴力事件。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学习压力、不良社会环境及网络媒介不良风气的渲染都是造成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心智不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较差,对于不良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同样较差,容易受武侠小说和电视剧的英雄事迹误导。青少年常会模仿一些网络、电视上的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若不加以制止和积极引导,有可能导致校园暴力。校园武术课程学习的是技术动作,极少结合思政教育,传授武术的礼仪与文化。思考武术学习中,如何将学习的武术文化和武术礼仪结合课程思政转变青少年的“暴力思想”,如何运用学习的武术技术动作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是武术进校园需要思考的问题。
时至今日,“师资”问题是阻碍当前武术进校园工作开展的首要问题,武术专业运动员技术虽好但教学能力相对较弱,普通教师教学能力强但其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对于武术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教学相对受限。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教学及德育水平,因此,武术进校园工作若想深入良性发展,关键角色是教师,关键步骤是提升学校武术教师的专业及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学校武术教育作为当下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摇篮,学校理应高度重视武术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武术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其对于武术文化的学习,从教师角度出发,在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化及专业化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升学校对教师的关注度,从而调动武术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以促进学校武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要积极引进武术专业综合性人才,加强教师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提升教师对武术文化的自信心,帮助教师建立武术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其对武术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从师资层面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与时俱进,以传统为根基,超越传统。王岗教授曾提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武术文化教育首先应建立在对中华武术文化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以此深入、全面地认识中华武术的历史、内涵、价值和意义,唯有如此,学校武术教育才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此外,相较于西方体育文化而言,中华武术文化历史更为久远,内涵更为丰富,文化更为厚重,精神更为深邃,同样也与中国人的秉性更为契合。因此,在武术文化教育的缺失成为阻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瓶颈阶段,加强武术文化教育,将传统优秀武术文化融入现代武术教学成为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较于枯燥机械化的动作学习,竞赛更能激发个人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人往往在竞赛中能够发挥无限潜能,适当采用竞赛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表明,武术竞赛一方面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武术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还有利于中华武术精神的弘扬,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与其闭门造车,不如投其所好,充分抓住该特性,借助武术竞赛,通过争取荣誉的形式,一方面提升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对于荣誉获取的心理,通过荣誉的获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武术竞赛的开展应形式多样,内容多样且不拘泥于规模大小,班级间、年级间、校际间均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武术竞赛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助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在面对武术进校园工作整体发展不如人意的现实前,在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内容异化的现实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必须深刻反思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发展现状,从根源上寻找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