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开发区分校 吴佳乘
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中,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关键的契合点,给学生更多的点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形成阅读思维,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实现对阅读认知的内化。预习、导学以及鉴赏、读写都是最佳的点拨契机,当然还需要在点拨内容以及点拨方式上有所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完成阅读、展开思考、形成顿悟。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特点,并为学生创设真实合理的表达情境,不仅是为了把握这一特点,还是为了实践和应用。
以《小小的船》为例,这首儿歌中包含了大量的叠音词,读起来充满节奏感,而且具有童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叠音词,要求学生以此展开说话练习。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圆圆的、红红的、胖胖的”等类似的词语,这种学习形式学生比较喜爱,也能收获显著的教学效果。进入阅读教学阶段之后,教师需要各种教学手段辅助,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有益于展开阅读的良好情境,才有助于提高阅读的适合度。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能够呈现图片、音频以及动画等各种信息,此时再辅以相应的点拨,便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有助于丰富其直观体验,也能就此生成阅读感悟。对教师而言,在设计悬疑、讲述故事或者示范解读的过程中,都可以成功地渗透点拨意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悟机会。可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以文本内容为核心,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勇于表达的心理和热情,这样才能落实有效的说话训练,才能感受到语言表达的乐趣。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那就是针对每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合理规划,侧重于单向要素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在组织读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严格恪守学段阅读标准以及写作目标,紧扣单元重点,由此才能真正实现精准的语用能力培养。
以《开国大典》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例如,第二自然段是针对方位顺序的描写,能够使表述更具有条理性;又如,第七自然段选择了排比的表达手法,使表达更具有气势等。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同时突出强调了篇幅的建构能力培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将读的目标仅仅停留在上述两个方面。所以,我选择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场面,用于突出热烈庄严的气氛,这便是展开读写结合的最佳契机。首先梳理文本所描绘的几大场面,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及时写下阅读感受和心得,然后由扶到放,进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例如,“面”的描写,主要用于描绘参加庆典的人数多以及群众游行场面;“点”的描写,着重于毛主席讲话的时刻,并就此写下批注:通过面的描写,能够烘托热烈的氛围,体现人们当时的激动心情,注重庄严、肃穆、神圣情感的流露。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体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学生展开了深度阅读,也以此带动了他们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深刻领悟,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多新的启发,可以体现于思路的选择方面,也可以体现于谋篇布局方面。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鉴赏是其中的核心内容,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方法指导,这也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阅读点拨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普遍较低,在此之前,需要完成学情前测,也立足于语言鉴赏角度以及效度等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估,选择恰当的契机适时干预,使学生可以在自主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顿悟。
以《鸟的天堂》为例,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文本时,可以提前设计语言鉴赏任务,既指明了鉴赏内容,也明确了鉴赏方法:可以分别从好词、佳句、结构、主题、情感等不同的维度出发进行深度思考,由此生成个性化阅读认知。针对鉴赏路线的规划,可以遵循以下操作思路:合理的角度或者方法、链接文本情节揭示表达作用、延伸主题或者深化情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点拨下展开语言鉴赏操作。例如,有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其中使用了一连串短句,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丰富,也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节奏感,读起来能够生成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气势。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矫正。
语言鉴赏任务的设计,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感知的机会,也落实了实践操作,找到合理的鉴赏角度,促进了顿悟的生成,即使离开修辞方法,也能够顺利完成语言鉴赏,这就是一种学习突破。
对小学生而言,其阅读悟性较低,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其提供丰富的体悟机会,以此深化阅读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