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业财融合建设研究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2 20:21李千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业财财务部门

李千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1 业财融合的定义及必要性

1.1 业财融合的定义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业务流、资金流等数据源及时共享,基于共同的管理理念而进行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活动,保证经济主体实现创造价值。业财融合强调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上,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深化联系,业务人员需要对财务知识有所了解,财务人员需要走到业务最前端,双方进行深层次沟通,达成共识,统一业务与财务的口径,如此才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主体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1]。

1.2 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明确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作为“十四五”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为事业单位,高职院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学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学院在“双高”建设中获得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及社会公信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职院校建设资金多数依靠财政投入以及自身办学收费收入,社会资本缺位的现象较为显著。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资金使用成本较低,其在教育投入上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产出效益较低。随着高职院校“扩容、提质、强服务”政策出台,财政资金的稀缺性及导向性更为突出,而“先谋事后排钱”“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等理念的深化,都要求高职院校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注重绩效。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设项目全过程缺乏透明度。立项调研依据不够充分,项目建设可能是出于政策的需要而非对效益的考量,而社会资本的运作要求在收入弥补项目成本的基础上获得一定收益,两方理念的冲突导致资金和项目无法成功配对。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责任观,强化项目预算责任主体制,重视项目绩效申报及自评工作,实现支出责任与项目效益相挂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深化“业财融合”管理理念,强化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提高资金支出效益,落实责任分析制。

2 高职院校业财融合建设现状

2.1 绩效管理理念淡薄,绩效考核机制缺位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作为市属高职院校,该学院在潮汕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但学院的整体发展并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一方面,市政府对学院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较大问题。例如,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未深入管理层内部,管理层只重视业务而忽视了财务的重要作用,项目从遴选、实施到验收等环节普遍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学院每年从省市两级获得的职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在2 000 万元左右,相较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资金量较小,但仍面临“有钱花不出,项目没钱花”的窘境。项目申请阶段,缺乏充分的事前调研论证,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导致业务与财务信息不对称,财务人员在项目绩效申报上缺乏充分认知,应付了事;项目实施阶段,受限于管理层决策效率,业务人员缺乏责任心,认为花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财务人员没能及时对资金使用进度进行跟踪反馈,导致项目搁置,无法按时开工,甚至存在年底前未将资金花出去、挪用资金等现象,导致申报的项目和实施的项目不一致;项目验收阶段,验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对项目实施绩效进行有效自评,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 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学院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财务部门仅有用友这一种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以及简单的项目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往来沿用原始的纸质传递方式,这种需要经人手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受限于时间、场地等因素,使会计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学院整体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各自为政,财务人员不了解业务,无法走到业务的最前端;业务人员不熟悉财务,抵触财务数据,导致业务与财务在现实中脱节。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学院存在项目立项准备实施时才发现没有资金支持,或者有专项资金却找不到成熟的项目落地等窘境,导致出现项目预算执行率低甚至为零,或者不按项目支出资金的情况[2-3]。

2.3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管理会计人才缺失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764 人,财务部门现有专职财务人员13名,根据教育部部署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专职财会人员的编制比例可按教职员工总数的1%~1.5%配备,从数量上看,学院专职财务人员的数量已超过有关规定的标准。从结构上看,一方面,财务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26~35 岁 4 人,36~45 岁4 人,46 岁以上5 人;另一方面,财务人员普遍专业技术能力较低,现有会计师4 人,助理会计师3 人。老龄化及低素质的现象导致财务人员没有意愿且缺乏能力摄取新知识、新技术,对财务管理新思想的接纳程度低。学院的财务人员普遍从事烦琐重复的做账工作,缺乏真正懂管理、能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3 高职院校业财融合建设的途径

3.1 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学院从管理层到各科室业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责任观,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为践行业财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调研立项阶段,财务部门应有专人跟进项目,财务人员应当走到业务最前端,实地参与项目的立项考察活动,以便真正了解项目的内涵,同时项目预算编制应当以绩效为导向,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进行充分沟通,重视项目绩效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绩效指标,对于指标设置应当尽量量化,以便后期绩效自评工作顺利进行;项目实施期间,业务部门要定期向财务部门提交项目实施进度资料,特别是对周期长、资金量大的项目,应当引入定期反馈机制,进行中期绩效自评,阶段性审视项目实施成果是否达到最初预期,若偏差值过大,财务部门应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修正后方可继续施工;项目完工后,财务部门应当参与项目验收,对照前期项目绩效申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项目实施整体成果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在参与各业务部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以绩效为价值导向,充分积累业务知识,强化业务历练,能够更好地推进学院绩效管理的实施[4]。

3.2 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财务共享平台

业财融合的建设依托于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高职院校应当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实现财务管理智能化。对于基础财务核算工作,要积极引入财务机器人,实现报账、记账、算账全过程自动化,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使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核算工作中脱离出来,以便全身心投入高级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平台离不开业务部门的参与,高职院校要摆脱传统组织结构模式的束缚,打破部门界限,对学院内部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入业务信息管控模块,并通过智能化识别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互转换,使业务信息和财务制度等的变化能第一时间被获取,信息互通成为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业财信息共享。

3.3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业财融合实施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内部人员的业务素质,致力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财务共享平台顺利运转离不开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对此,学院要鼓励各部门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帮助业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学院财务部门要定期召开财务工作沟通交流会,向业务部门介绍会计政策变化、传达资金使用进度等信息,以宣讲会、培训班等形式帮助业务部门骨干人员实现自我增值,使其成为财务方面的专家[5]。另一方面,学院要摒弃财务人员即“账房先生”的落后思想,提高对财务人员培养的重视程度,积极储备财务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定期跟班制,让财务部门的骨干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运转情况,使财务人员走到业务最前端成为可能,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参与项目决策,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学院专属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业财融合建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受制于业务与财务的融合程度。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高职院校应当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式,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业财融合。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业财财务部门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