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景臻 编辑/韩英彤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变化,全球产业链格局加速重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做出了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决策部署,将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塑经济发展新格局,激发增长新动能,势在必行。中国银行一直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中国银行将继续担当使命,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一个开放型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畅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疫情初期的防疫物资短缺和生产停摆,到目前的疫苗不足和制造业芯片短缺难题,一些国家开始警惕“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将产业链配置从以前主要考虑生产效率转向兼顾效率和产业安全。对多数商品供给来源进行备份,以有效降低断供风险,将是未来不少国家的优先选择。全球产业链布局将因此呈现出分散化、多中心化的新趋势。
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势必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使我国供应链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外部发展环境更加严峻。美、欧、日等国家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试图建立以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为框架的新国际经贸规则。当前阶段,我国要做好“三零”,相当于“二次入世”。二是存在部分产能转出的可能。疫情过后,跨国公司将把一部分产能布局在中国以外一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模式将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布局供应链的战略考量。三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企图把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调整异化为政治对抗手段。
进入2021年,全球经济走向整体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纷纷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预测中国经济将继续领跑全球。聚焦贸易领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年5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实现同比增长10%,复苏势头明显,且中国外贸引领世界。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6%。
由此可见,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在此背景下,为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并巩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大力促进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发展,相关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对我国供应链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恢复供应链和推进供应链的全球战略调整。二是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加速建立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制度。三是通过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服务质效。四是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合作与治理,支持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保障全球供应链节点安全。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则是“六保”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应对危机挑战必须树立的底线思维。如上所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强化底线思维。经济运行的底线就是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国民经济循环不停顿。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升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正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重塑我国经济发展优势不可或缺的一环。“十四五”规划期间,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将成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而金融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不但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在新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做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战略部署;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工作要求。毋庸置疑,供应链金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其通过场景式、嵌入式的金融服务,能够增强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以及协同性,加速产业链资金流转,助力整个产业链降本增效,有效提升整个链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的配套政策: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21〕113号)。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业务指导。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供应链融资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国际商会(ICC)的估计,2019年全球供应链融资方面的收入达到500亿—750亿美元,供应链金融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贸易融资的重要途径。疫情冲击下全球中小企业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应收账款融资、反向保理等供应链融资需求明显提升,导致在全球供应链停顿、贸易融资受阻的背景下,供应链融资规模实现了逆势增长。根据标普数据,2020年前三个月,全球贸易融资总收入同比下降1%,但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总收入则同比增长3%—4%。
一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提升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效率,可使供应链上的信息整合和资源对接更加便利高效,进一步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体系,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整合。二是区块链可以助力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特征,可用于建立电子交易的识别和共享平台,在提高票据流转效率的同时,通过搭建场景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信任。三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应用,可以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在产业链条中发现并充分利用信用数据。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可优化上下游企业授信、还款数据整合并实现动态调整,从而提升企业资质和还款能力评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中国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起步较早,是最早将保理业务引入我国的商业银行,并率先推出多项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2020年中国银行支持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表内信贷余额约为1.8万亿元,业务规模与主要同业齐头并进、实力相当。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十四五”规划要求,中国银行将努力承担起国有大型银行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敏捷反应,抢抓机遇和制高点,大力发展和创新供应链金融,聚焦“八大重点行业”,围绕“五大核心领域”,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根据中国银行已正式发布的《关于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全力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十五条措施》,未来5年,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过10万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超过8.5万亿元的表内外贸易融资(含票据)信贷支持。
中国银行将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固链”,对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及关键领域的核心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八大重点行业”,打造绿色低碳、医疗健康、装备制造、民生消费、跨境贸易“五大核心领域”,推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专属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国银行将加大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综合信贷支持,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为客户提供更具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中国银行将发挥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服务网络优势,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布局提供优质的全球金融服务,运用各类金融市场产品,有效规避境外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稳固企业全球供应链布局;紧跟跨国公司和“走出去”客户全球产业布局,助力客户全球产业供应链管理,提供本外币账户管理、银团贷款、全球现金管理、债券融资、资金衍生产品等综合服务支持;依托涵盖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基于国内供应链、跨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多链条金融解决方案;推出中国银行专属跨境撮合B2B平台,为跨境产业链企业提供365天在线经贸撮合服务,帮助其开拓多元化贸易供应链条。
中国银行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业界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利用全新构建的智能化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打造业界领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面向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银企直连服务,协助其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面向产业链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普惠金融服务,实现线上服务的无纸化、轻量化体验;推动与供应链票据平台、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交互对接,实现全线上多级润滑、链式赋能;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政务数字应用平台的直连互通,推动构建供应链发展新模式;联合线上贸易撮合平台、跨境电商、金融科技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搭建供应链金融集成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生态。
中国银行将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将多元金融服务嵌入商业银行业务,一次性满足客户多领域的业务需求;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工商联组织、信用保险机构等加强合作,提升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保障供应链高效、稳定运转;加强对5G信息通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软件和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科技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支持,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新模式;加强场景建设,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嵌入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战略级场景建设,促进金融服务与泛金融服务的融合;完善“供应链金融+”的综合服务方案,将保险、金融租赁、理财、证券等多元金融服务嵌入商业银行业务,一次性满足客户多领域的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