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体育之研究》与观学校体育有感

2021-11-22 18:14刘宇北京体育大学
灌篮 2021年3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校

刘宇 北京体育大学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即十分注重“体育”且薪火相传,在艰难的旅途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动我国步入了建设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的征程。而毛泽东思想对体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渊源,本文就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进行探索及分析,并对当前时代的社会、学生和学校体育背景、目标情况分析,得出《体育之研究》中体育的主要观点,最终对当下学校体育进行反思及得出启示。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源,针对《体育之研究》、学校体育等问题进行了资料检索、查阅、收集、整理,从而得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信息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体育之研究》的解析,并对比当今学校体育之形式,得出毛泽东的学校体育观念并总结出相关启示。

二、《体育之研究》分析

(一)《体育之研究》背景分析

1971年,为了改变国人对体育的看法,毛泽东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其结合了当时的国情与社会及人本身的情况,深刻的说明了体育的作用及重要性等信息。在 20 世纪年代初,人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低下,且缺乏锻炼,导致了整个国家的人身体素质偏弱,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毛泽东为了改变国人的体质与对体育的看法而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二)《体育之研究》中的体育观点与现代分析

1.体育乃育人之首——今五育并举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1]。在毛泽东的观点中,体育在三育中处于第一的位置,这个第一的位置,意指德育与智教的发展都要寄托于个人身体的健康发展,只有先保持自身健康才能去发展自身其他方面,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健康,那么势必会对从事的其他事造成影响。在今天实施的五育之中,体育为其他教育起到保障作用,虽然体育的重要性被我们所认可,但是它在我们政策及思想认可程度上与我们的执行力度、理想中参与情况却不一致,表现为我们虽然有良好的认知,但是实践中的实行却不是很理想,然而目前学校中文化课与体育课程如何相融是一个棘手问题。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1]?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年代我国学生所需要学业繁重,课程较多,毛泽东对于体育课程的发展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所担心,从近来的研究中发现,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现在的课程也多如牛毛,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等课程排满一天,不仅如此课后作业也是满满一堆,而体育课程在一周内有2-3 节,体育课程作业倒是稀缺,是文化知识的掌握相比体育知识及技术及技能的掌握有难度吗?因此学校体育不止在我们的思想中要重视,更在于实施及运用。

2.健身体育与健心体育

体育的效果在于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增知识[1],体育的第一要义就是增进健康、提升体质,在当今的学校体育中也是如此,我们要本着“健康第一”的目标去发展体育,不可缺少也不可过量;第二个层次为提升意志,通过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提升心灵获益的层面。不仅如此,体育的作用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比如情感调节、促进大脑发育等等,运动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使我们心情愉悦;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的全面作用,进而更好的运用体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科学与终身体育

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要讲究科学,运动计划与负荷量适中,也要符合人体的生长规律,学校体育的计划与目标也是如此,更要科学谨慎;终身体育思想,在其著作中也有涉及,不仅要持之以恒,并且还要专一,并不是说只要坚持参与体育,参与体育项目越多越好,而是要精于一项运动坚持锻炼下去。在新时代国家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要求学生熟悉、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就可以,不用说掌握过多的技能,对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数量,这与毛泽东的“恒一”观点很是相像,再者毛泽东指出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方能见效,在当今也更是提倡终身体育的理念,体育的作用不是很短时间内表现出来的,同样作用也不是永久不退的,只有我们一直坚持体育,才能够一直获益。

4.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也为《体育之研究》中重要的观点之一,文明与野蛮是一对互相矛盾的词语,但是把它放在一个人的身体与精神之上却不矛盾。近来出现的广场舞大妈抢占体育场地与小伙大打出手,重庆某足球比赛中“77 号”的暴力事件等现象,这些都是体育活动引起的,其背后反映的问题就是学会了体育技能,而没有学到体育中的规则、尊重与良好品格,所以说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观点在现在也适用,当下学校体育中培养重点不应该只在于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对于精神及意志的教学与传输也要提升,不仅要野蛮体魄,更要文明我们的精神及行为。

(三)体育课堂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体育教育指出“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体育教育已植入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中国的文化体现出悠久的体育教育传统,一代代人民的奋斗精神推动着民族的发展,潜移默化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到中华体育教育的身体力行中。因此,新时代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的价值得以弘扬,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选择,传统文化实现了活态传承。体育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

1.体育教育的需要

体育教育体现出多方面的育人作用,体育课程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体育教学可以融入多样化的项目,简单易行,还具有趣味性,带给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和感受。积极有效的合作关系不仅是体育教育的要点,也是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体育教学的组织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参与,学生因此掌握了控制个人情绪与行为的方式,这些内容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教育家约翰·胡伊青认为,体育蕴含劳动精神体现在:一是平等性,学生在参与中,要合作,在此过程中会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二是体现出付出。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可以意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两方面的内容不仅是体育教育要依据的原则,也是日常生活中公民要遵守的道德准则,体育教育的内容本身体现出育人价值。此外,体育教学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乐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实现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内容的覆盖范围大,蕴含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因势利导,采用灵活的方式,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体育教育蕴含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教学未实现互补作用,应当重视体育教育的功用,以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2.体育精神的需要

体育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体育强调参与过程,学生可以感受到克服体育困难的重要性。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成就和收获,也可以感受到荣誉感、归属感和团体感,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可能会失败,也可能会有挫折感,但体育兴趣会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克服他们的弱点。体育可以增加运动者的耐心,可以克服自我中心,以促进运动精神的形成。

三、对学校体育启示

(一)提升体育重要程度

在新时代的社会,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整体,不可缺少一个,体育不仅是与其他四育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同时体育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2]。因此在我们的学校体育中,我们应该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从其他教师及家长、各界社会人员的思想中提升体育教育的重要程度;同时硬性要求体育成绩要作为升学的关卡、毕业的门槛,如此尽可能为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扫清更多的障碍。

(二)提高学校体育中的思想知识与意志教育

我们对体育的认知局限于增强体质,忽略了体育培养学生感情、磨炼学生意志、健全心理等更进一步的作用[3],体育中对于心理层面的培养是需要以身体锻炼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劳其筋骨,并达到一定量时,才能达到苦其心志的作用,而当下我们的学校体育中应该放弃对学生的“溺爱”、勇于承担责任,把学校体育教育中第二层面的心智与意志教育更好的体现出来;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重视体育与健康的课堂知识,包括体育卫生等常识也要展现在体育课之中。

(三)改善体育课程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学习涉及的项目较多,如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可能从大球到小球都有所涉及,而学生真正的掌握程度及课程参与满意情况却不乐观,体育不能作为应试教育的课程而进行,应该让学生先体验体育乐趣,从而去自主参加体育活动,完成体育课程的目标,达到健身健心目的,因此体育课程应该从整体规划,使学生学习的东西少而精、多参与赛事,学习实用体育,而不可灌输式学习体育技术技能。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学校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