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王 丽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素材,提笔写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使作文成为了流水账。因此,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从生活着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帮助小学生解决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当前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没有真情实感、记流水账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并不重视,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引导,不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采用模仿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套用,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十分不利。小学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于小学生而言,模仿是最重要的写作方式之一,但是很多文章与现实生活并不相符,如果单一地对文章进行模仿,很难表达出小学生自身的真实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写作材料,从而使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很多语文教师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过于严格,让学生置身于以成人视角构建的作文评价系统中,在内容上脱离实际生活,在感情上写出不符合真实想法的作文。
1.创设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情境。小学作文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一定的意境和氛围。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课堂氛围压抑,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作文作为一种主观活动,学生自身的兴趣对作文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要重点开展生活化教育,建立生活化作文教学,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作文和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生活化的要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设计意境,使学生对于写作有更深的认识。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创造写作意境。
2.作文素材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搜集生活化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深入思考。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时最难攻克的环节是选择合适的素材,很多学生对素材利用不合理,只会套用名言名句,使作文千篇一律。如果写“助人为乐”主题的作文时,就写在公交车上让座;写“感恩”主题的时候,就会写父母下雨天给学生送伞。由此可见,很多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不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使作文中的例子高度雷同,作文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思考,通过身边发生的小事,感受身边的亲朋好友对自己的爱护,从中选择适合作文主题的素材。例如,父亲冒雨送学生上学、母亲在学生生病时衣不解带的照顾、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奉献等。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观察,积累生活素材,感受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使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心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合理选择素材是教师进行生活化作文指导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生活化教育中,教师应该始终遵循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念。例如,学生在参加植树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观察,比如树苗的形状、颜色、高度,浇多少水比较合适,植树能够带给环境什么样的影响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爱护植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生对植树活动进行充分观察之后,要写一篇小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很多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搜集素材的能力,使小学生能够从生活的事物中寻找可以使用的素材。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够根植于生活,真正实现作文质的飞跃。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生培养积累素材的习惯,加深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使小学生的作文更饱满、更具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