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2021-11-22 18:16四川音乐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林 叶 四川音乐学院

高校是中央财政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载体,为了迎合财政部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具体要求,高校应在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时将“绩效”理念渗透于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以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提高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目前来说,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绩效预算管理效果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而只有正视现存问题,探索出优化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绩效管理之于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新形势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可促进高校合理配置资源,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近几年,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中美贸易摩擦等各种经济与国际因素的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压力倍增。但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财政资金的需求量却并未因此减少,反而呈现出蓬勃旺盛之态。众所周知,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的实现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而财政压力持续增大的当下,高校只有通过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缓解教育发展中财政资金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才可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让高校有限财政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更加规范,使预算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这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推动高校的健康、稳定与良好发展

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关乎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关乎高校的建设与长远发展。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可有效解决高校过分重视预算而轻视绩效的问题,有利于改善高校重“分配与预算”的现状,使高校逐步向重“管理与绩效”转变。在此基础上,高校财政资金支出的责任进一步得以强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高校的资源得以更合理优化配置。这样,高校便拥有更多的管理自主权,管理的效率更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后,高校在完善治理体系、优化办学服务等方面便可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必然推动着高校的健康、稳定与良好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诸多事业单位中已经引入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型理念,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部分高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故在短时间内很难将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落实。特别是,一些高校的管理者不曾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自身财务管理的重要价值,他们对于新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了解甚少,这导致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这种情况造成的另一后果是,高校财政预算投入的实际产出绩效也很难得以量化评价,为高校发展提供参考。基于以上实际情况,一定要增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提高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

(二)预算绩效独立管理机构未建立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一些高校推行的时间较短,管理者对其尚未形成足够重视,因而高校中并未设置专门而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很多高校甚至混淆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直接将预算管理工作交由财务部工作人员完成。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立独立而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已然成为高校预算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在现阶段,很多高校依然不重视预算管理独立机构的设立,这直接影响着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考核、监督等各个方面,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因此,必须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并明确该机构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

(三)编制预算时缺乏绩效理念

对于高校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突出特点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渗透绩效思想,以绩效为引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当前,很多高校在预算编制时并没有融入绩效思想,绩效理念的缺乏成为预算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绩效目标模糊。高校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需要以绩效为导向,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这是预算编制的前提。但是,部分高校在绩效目标设置时存在着目标模糊、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这使得绩效管理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第二,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规范性。要实现更高效的绩效管理,必须做好预算编制。目前部分高校的预算编制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如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不全面、工作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四)预算绩效运行缺乏必要监督

预算执行是衡量高校年度预算编制质量优劣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区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编制指导着预算执行,而预算执行又关系着预算编制最终效果的呈现,二者具有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一些高校过于关注预算编制过程,但对预算执行不加重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管控力度不够,这直接导致了预算执行的落实变得困难。对于高校来说,预算绩效运行监督不力会直接造成预算执行进程缓慢、预算执行偏差较大、财政资金浪费严重等一系列影响预算编制质量的问题。为了改善此种情况,高校一定要重视预算执行,并加大对预算绩效运行的监督力度。

(五)预算绩效考核不够全面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着预算绩效考核不够全面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绩效考核评价的深度不够、广度不足。例如,部分高校近对专项经费支出进行了绩效考核评价,对于除此之外的其他细碎支出并没有进行绩效评价。对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也存在着流于形式、不能深度剖析现存问题、改进措施过于空泛等弊端,这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评价程序待改进,且绩效评价过于重结果、轻过程。部分高校目前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绩效评价的程序存在弊端,未能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全方位、多角度考核,这严重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

(六)绩效评价结果未能合理应用

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研究,高校可剖析自身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事实上,在业务开展中,部分高校并未有效落实并科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例如,一些高校要求对校内各预算执行责任部门加大预算执行考核的力度,并明确,如果部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存在收支偏差大的问题,便要扣减其下一年度的预算。但在实际实施中,高校所明确的内容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这直接导致了预算绩效考核的结果并搁置。在新形势下,为了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高校一定要强化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高校管理层与各部门普通员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而增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是基础任务。作为高校的管理层,应在认真研读与落实《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前提下,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绩效意识,并与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让绩效意识深入人心。

针对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高校应重点增强学校全体员工的绩效管理意识。一方面,可通过营造绩效管理文化氛围来落实宣传。可在高校人员来往较为密集的地方放置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栏,并进行宣传页分发。如在学校的餐厅、办公楼大厅、报栏处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宣传册的发放,让来往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其他的员工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内涵与要求。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知识的学习。可聘请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植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使其将自我工作与绩效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

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故高校应有目的地设置预算绩效管理机构。预算绩效管理的流程较为复杂,它不仅包括事前绩效评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等这些前期、中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还包括预算绩效监控、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些后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由于其所涉及的工作量较大,因而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落实。

具体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应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制定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等;组织全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负责预算管理过程中各种细节工作的落实,如按相关文件和条文的规定编报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目标进行评审等;对绩效目标落实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将绩效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然后指导各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工作的完善与整改;按照规定将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让绩效管理更透明、更阳光,以接受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方的监督。

(三)编制预算时应渗透绩效思想

预算编制时应渗透绩效思想。首先,进行事前评估,并做好绩效目标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预算法》等一些权威法律法规的引领下,事业单位应秉承“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支出申报,在申报时应做好绩效目标编制与管理工作。对于高校而言,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对象不应仅仅包括专项资金,还应包括其他类的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应将全部的预算资金纳入在内,做到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全方位落实。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绩效目标设计时,要对所有的预算资金进行事前评估,并使绩效目标的设计符合合理可行、细化量化、指向明确等要求。另外,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还要符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此角度来分析绩效目标编制的可行性。

其次,确保预算绩效编制的科学规范。一方面,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胜任预算编制工作。另一方面,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在三年滚动预算编制的要求下,各大高校也应与时俱进,在滚动式预算编制方法上进行探索,实现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革新。在新时期,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一些传统预算法的弊端日渐凸显,与以上两种方法相比,滚动预算编制方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即及时性、稳定性与准确性更强。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高校应立足预算绩效管理实况,将以上三种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结合,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对症下药。为了确保预算编制更加完整,高校应基于信息技术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使预算编制不漏项不缺项,以便让预算编制更真实地反映高校资金运行情况。

(四)强化对预算绩效运行的监督

预算运行监控是保障预算执行效果的前提与基础。落实对预算绩效运行的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预算绩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最后,监督可更好地推动预算绩效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强化对预算绩效运行的监督,可从以下几点来落实:

第一,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绩效管理置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之下更便于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进行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可让预算执行的情况可视化,这将预算执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极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可靠性。第二,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效果。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应对执行的过程以及执行的效果等进行定期检查。特别是对于一些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重大项目,工作人员应按照绩效目标来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明确投入与产出,并形成执行检查报告。如果发现执行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应及时反馈,找到解决之策。第三,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应注重审查预算执行中,资金的去向、金额的多少等内容,以确保预算执行合法性、科学化。

(五)完善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

为了对一定时期内高校预算执行的效果与结果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考核,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首先,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考核指标的制定十分重要,它直接关乎绩效评价的效果与质量。在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考核的对象有所差异,这便需要基于不同类对象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运用差异性的绩效评价方法来实施评价考核。其次,规范评价程序。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的程序应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具体来说,可将整个绩效评价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绩效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撰写评价报告阶段。而在每一个阶段还应规定具体的内容,如在评价实施阶段,应做到全面搜集信息并审查资料,主动走进现场进行考察,然后给出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最后,要给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六)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高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巨大的参考与借鉴价值。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高校应善于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根据结果反馈来总结年度预算管理工作,并对下一年的预算管理进行科学安排与殷切展望。关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可从以下几点落实:

第一,反馈与整改。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应恪尽职守,在完成绩效评价之后,应及时将评价结果以及相应的整改要求反馈给相关的责任部门。为了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工作人员最好以书面形式呈现评价结果与整改要求。在收到整改建议后,各部门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整改。第二,公开考评结果。考评结果的公开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透明度,让绩效的激励作用更好发挥。第三,建立绩效问责制。根据绩效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科学奖惩,必要时追踪相关责任部门的责任,有利于部门乃至部门员工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不断重视,各种政策与文件相继出台,这有利于更好地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在各个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进与落实。为了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的融合与一体化,高校要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全面优化。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渗透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评价等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中政府有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高校自身的“双一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