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刘寒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文学本身就源自于生活,加强对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创新的研究,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出问题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语文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传统的语文课上,经常由老师提问,学生一般用机械的、被动的思考方式来回答。与此相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活泼天性,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彻底理解和熟练掌握,正确、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师指导学生加强教材知识、日常生活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加强思考学习,全面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影响行动的重要因素。对于课程,增强意识和提高教育质量一样重要。在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革新意识,要求教师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革新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突破传统僵化的教育认知,实现教育要素、本质、目的的革新,最终自觉主动地、积极地参加小学生作文教育的革新性实际行动。
教师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不限于作文的要求,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新鲜事物,并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采用了生活化的教育战略,希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用文字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
作文最重要的是表达感情。这样的话,会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动。教师通常可以用电子设备记录学校生活的趣事,比如拔河大赛、班级大扫除、校园大合唱等等。在作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视频,帮助学生回忆校园生活。学生看视频,回忆校园生活,作文内容更真实,能让人感动。例如,在作文《令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引导。小学生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和瞬间,例如,演讲比赛得到了第一名、学习成绩进步受到了教师的表扬、帮助他人受到他人真诚的感谢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件事进行写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有意义的事,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新的生活化知识导入授课中,调整、更新、优化、改善现有的作文教学内容,以突破内容设计和结构为目标,通过革新,重构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育内容体系,改变现有作文教育内容的固化、单一化等现象。革新的内容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不断发掘适合学生创作的素材,通过记录、收集、整理形成课堂的教育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育内容和生活的密切度,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生活化作文的补充和完善。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入生活,培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发掘能力,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事情、感情等,激发学生对真实生活的写作兴趣,形成良好的日常写作习惯。例如,在作文《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不环保的行为进行思考,给学生提出几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小问题,例如,如果学校的走廊里有垃圾该如何处理等。学生要对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对生活中环境保护资料的搜集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的正确认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将生活化教育理念与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小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文,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