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丽英
小学生就像是在跋涉中的人一样,一路在实践中积累心中的感悟,重拾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这个美好世界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归属感,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细致品味语文这一盏茶的滋味。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价值的认识不足,不能利用好课堂时光,为学生打造优质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感的策略,可以通过利用生活实物、教学问题、实践活动来刺激学生联想、分析和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可以利用好生活实物来强化学生的联想参与感,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波动。在学习《口耳目》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口、耳、目的含义,熟悉口、耳、目的特点,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口、耳、目的位置,了解它们的读音和书写,强化学生的联想能力。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彩色卡片,卡片上列举了不同动物的口、耳、目的样子,组织学生观察并了解口、耳、目的形式。学生观看卡片后,知道了口、耳、目是长在身体面部的器官,产生了进一步挖掘的兴趣。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观察人类的口、耳、目的模型,让学生与同桌合作,指出对方口、耳、目的位置。学生观察模型后,知道了“口”又被人们称为“嘴巴”,人们通过嘴巴来吃饭、说话;“耳”就是人们的“耳朵”,位于面部的两侧,呈半圆形,是人们聆听声音的器官;“目”又叫作“眼睛”,是人们看到五彩的花朵,看到同桌口、耳、目的位置的主要器官。学生意识到口、耳、目对人的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口、耳、目”的读音和写法,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学生了解了“口、耳、目”的发音,知道了在写横折、撇、弯钩时要从外开始封口,熟悉了“口、耳、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了对“口、耳、目”的现实联想。这样,笔者通过利用好生活实物,让学生学会了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可以利用好教学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分析参与感,让学生踏上答案的寻踪路。在学习《春夏秋冬》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知道春、夏、秋、冬的主要场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年四季指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你在这个季节可以见到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对春、夏、秋、冬四季展开了学习,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了问题的答案。学生知道春、夏、秋、冬支撑起了一年四季,春天可以见到变绿的树木,感受到温柔的春风;夏天可以看到绽放的花朵,感受到艳阳高照的炎热;秋天可以收获沉甸甸的果实,感受落叶的缤纷盛况;冬天可以看到皑皑的白雪,感受天气的寒冷。学生从不同的季节入手,分享了自己喜爱的季节,说出了春天能放风筝、夏天可以游泳、秋天可以爬山、冬天可以堆雪人等活动,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样,笔者利用教学问题,让学生有了动脑分析的机会,加快了答案的生成。
小学语文教师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可以利用好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参与感,让学生懂得知识使用背后蕴藏的技巧。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动物的独特之处,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合作进行绘画活动,依据课文中的描述,画出不同动物脚印的形状,感受它们的特点。学生分组后,很快就通过抓阄的方式,确定了需要绘画的动物。然后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知道了课文中出现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它们留在雪地里的印记分别是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动物脚印带来的乐趣,并进一步探索了青蛙的秘密,掌握了青蛙冬眠这一生活常识,获得了强烈的实践体验感。这样,笔者利用实践活动,增进了学生的参与。
总之,本文通过利用好生活实物、教学问题、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联想参与感。学生在教师规划好的课堂教学中,拿到了学习前进的地图,知道了怎样根据地图的指示来完成后续的学习,拥有了探索语文的底气。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激发,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依据学生的需要来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优化学生的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