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主题曲的多元一体特征研究

2021-11-22 17:5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旋律特征精神

李 丹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1)

1 前言

1896年4月6日,在雅典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合唱队唱起了一首优美、庄严而动听的古希腊歌曲《撒马拉斯颂歌》。这是一首由希腊著名作曲家S·萨马拉斯创作的古典管弦乐曲,该曲是献给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歌。后由希腊新雅典派诗人K·帕拉马斯配词。从此,在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撒马拉斯颂歌》时常被唱响。

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有人不断建议重新创作一首新歌曲,作为永久性的奥运会会歌,但是,几经尝试都不能令人满意。直到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体会议上才正式决定:将《撒马拉斯颂歌》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永久性会歌,并改名为《奥林匹克颂歌》。从此,古老庄严的《奥林匹克圣歌》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变迁。[1]

随着奥运会走向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主办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也被融入奥运文化,使奥运文化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扩展。[2]1980年,前苏联承办第2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这是一届被部分国家抵制的奥运会。在闭幕式上,各国参赛运动员眼含惜别的泪水,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同声唱响了《告别莫斯科》这首专门创编的离别之歌。歌曲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团结的期待,也集中反映了人们祝愿友谊地久天长的美好情谊!其场景、情节感人肺腑。由此,人们发现,《奥林匹克颂歌》作为会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如果再创编一首歌曲,更加突出地反映主办国鲜明的人文特色和时代精神,才能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主办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于是,奥运会主题歌曲便应运而生。

从1984年开始,历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国都创编了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曲(9首)。从1994年开始,历届冬季奥运会主办国也都创编了冬季奥运会主题歌曲(7首)。这9届夏季奥运会和7届冬奥会的主办国,都高度重视奥运会主题曲的创作。这16首奥运会主题曲不仅颂扬了主办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也进一步丰富了体育文化和奥运精神。

我国2008年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创作的奥运会主题曲是《我和你》。其悠扬舒缓的旋律和简洁明了而又意味深远的歌词,不仅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同时也传颂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2022年,我国将举办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寄托着人们在后疫情时代对民族精神、奥运精神的需求,其主题曲的创编和选择更需要结合民族文化与奥运文化两大特征;其音乐的创编也需要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此,本文计划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历届奥运会主题曲、冬奥会主题曲的表演形式和传播性、旋律特征和艺术性、歌词特点和文化性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够为北京冬奥会主题曲的创编及评选提供理论参考。

2 奥运会主题曲的多元一体特征

笔者从奥运会主题曲的歌词、历史文化、乐曲旋律、艺术特性、表演形式、传播特征等不同角度,对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16首主题曲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与归纳,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表面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奥运会主题曲,却每一首都内涵十分丰富,各自都具有显著的多元特征。

2.1 奥运会主题曲歌词的特征

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与不同历史文化环境之下,历届奥运会主题曲的歌词创作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国家文化特色,并且将国家文化与追求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共同融入的歌词中。

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夏奥会主题曲《登峰造极》的创作者则认为简单即为宏大,“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将触摸更广袤的天空”,将此作为体育竞技中超越生命极限的强音怒吼,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不断奋斗的进取精神。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主题曲《Light the Fire Within》(点燃心中之火)从歌名即表现了体育赛事背后所蕴含的对从内心世界出发,超越自我的追求。

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歌词就十分具有文化融合的特征。《我和你》中文歌词共有8句,英文歌词与之对应,采取男女对唱与合唱的表演形式,打破了传统奥运会歌曲中强调体育精神昂扬向上的总体特征,歌词简短而意韵深远,配合静谧、柔和的表演氛围,体现了北京奥运对于“和”之一字的认同。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期盼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曲《Survival》的歌词更加言简意赅,“Race, life is a race. And I am gonna win. Yes, I am gonna win. ”则将奥运会作为一个体育盛会的本质还原出来,将各国代表队重新置于一个追求胜利的赛场上,让“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得到最直观的体现。

从以上列举的案例可以看出,奥运会主题曲不仅是音乐作品,其歌词亦是文学作品,以语言的力量号召大家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自我的超越。奥运会主题曲的歌词创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有其特定的人文精神表现方式,但创作主题中对于体育竞技、超越自我的极限追求,以及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是共通的。[13]

2.2 奥运会主题曲的历史文化特征

自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主题曲创作都是奥运会筹办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这既是主办国在申请和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形成的自我对奥运会的认识,也是主办国文化与奥运文化在现代的精彩碰撞。同时,通过奥运会主题曲表现出的举办国文化,是一个国家在一项国际性重大赛事中带给世界人民的第一印象,关系着国家文化是否能够在短短数分钟内以一种既亲切又独具魅力的形式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取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因此,文化性是奥运会主题曲最本源的内在价值。[14]

例如,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词曲创作集结韩、美、意大利等多国音乐家,是一次真正国际化的音乐创作过程,集合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音乐创作手段和创作理念,先天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单纯的国际化是无法体现汉城这一特殊地点的而特殊文化特征的,于是在《手拉手》的旋律中借鉴了朝鲜族传统音乐《阿里郎》的元素,在每一乐段演唱的最终句都以朝鲜族音乐文化的代表“阿里郎”作为结束语,歌曲传播时“阿里郎”一句的鲜明特色立刻得以体现,人们在听到《手拉手》这首歌时也有了对于韩国这个东亚国家的清晰定位。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曲《海洋》。这是一首与《手拉手》蕴含的东方历史文化不同的,饱含希腊历史文化的主题曲。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希腊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海洋文化,也是奥运会的发源地。2004年奥运会重回雅典象征着希腊文化在数千年传播发展后的再回归,是一次更具象征意义的文化之旅。《海洋》不同于传统体育歌曲的高昂与宏阔,也不同于历届奥运会主题曲的宏大与激烈,而是以近似归于音乐本源的方式,使人们在音乐中回归到孕育奥运文化的这片海洋。《海洋》中强化缠绵悠长的旋律,而对词曲演唱加以弱化,以微弱神秘、委婉动人的词句述说人类对海洋孕育文明的礼赞。“离开海洋母亲的第一次呼吸,你敏锐的双脚在我的沙滩上留下足迹,自从你离开了我湿润的怀抱,独自上岸,你已经为自己做了决定。每个男孩是蛇,也是百合;每颗珍珠是猫,也是女孩。我会感到全身舒畅,当你在我身边舞蹈,儿童的心灵也随之升华。”[15]没有一种文化能够像希腊文化这样深刻的感受海洋的魅力,《海洋》所述说的正是一个已经成长的文明对于孕育自我的母体先天的崇敬,是历久而弥坚的希腊文明在现代文化活动中的现实写照。

奥运会主题曲的历史文化特征是在奥运会超越其原本作为一项体育赛事而成为全球性文化特征的表现。在创作奥运会主题曲的过程中,通过对举办国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的挖掘,使得奥运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不同民族历史文化魅力的平台,从而,更加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2.3 奥运会主题曲的旋律特征

音乐旋律是一首歌曲表达感情的重要媒介。奥运会主题曲通常是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与舒展,努力表现出体育赛事中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精神,也努力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一般来说,创作者会用不同的音乐旋律去表达不同的乐曲主题。

例如,《手拉手》中通过宏观化的情感表达与朝鲜族传统音乐元素在歌曲中的运用结合,既体现了具有国家特色的传统音乐特征,也体现了奥运会作为一项体育盛会背后的人文精神。[8]《冲刺》一曲中,开头的旋律与歌曲副歌部分的旋律相类似,但进行了细微的节奏变换,将6/8拍变化为4/4拍,旋律节奏由舒缓变为紧凑,更加符合歌曲高潮部分与体育赛事动感和紧张感的契合。

与上述案例不同的是2008年的《我和你》。《我和你》的表演则更加趋向于通过静谧深远的氛围与悠扬舒缓的旋律,来体现中国人民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期盼和追求。《我和你》与传统奥运会主题曲不同的是,既表达了中国人民十分宏大的国际视野,又在演唱过程中充分地表达了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特征,使这首歌曲既有中国特色也富国际精神。

虽然,各国创作的奥运会主题曲会以不同乐曲旋律来展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与举办国的文化特征。但是,各国创作的奥运会主题曲的旋律曲式,总体上遵循“前奏-高潮-间奏-发展-高潮-尾声”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而且,无论是以冲刺之际的生命呼唤为主体的1984年《冲刺》,还是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古典名曲《永远的朋友》,亦或是在舒缓动人旋律中缓缓述说喜悦之情与和平向往的《手拉手》,其旋律总体是上扬和令人愉悦的,这些歌曲中既有展现对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歌颂、也有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显然,奥运会主题曲总体上都表现为昂扬的、向上的旋律特征,且旋律的基本结构大体相似。

2.4 奥运会主题曲的艺术特征

艺术性是奥运会主题曲作为音乐艺术作品的基本特性,音乐本身的时代特征使得奥运主题曲创作与当代音乐息息相关。

现代奥运会设计举办之初的一大目的在于通过借助体育运动赛事这一形式,创造一个不被强权政治所主导的体育竞技赛场,自19世纪末期现代奥运会开始举办以来的奥运音乐即为赞扬和平与竞技精神本身,让和平与竞技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得到进一步强化。战争冲突与和平发展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内交替出现,人们在和平中对发展的向往,在战争中对和平的期盼,已经成为交替出现于奥运会中的两大主题。[10]

因此,在19世纪末期现代奥运会举办之初,顾拜旦倾向于用大合唱与颂歌的形式烘托奥运会的高尚,与宗教颂歌和希腊传统礼神音乐相类似,这是受当时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和宗教音乐影响,《奥林匹克圣歌》也即在此期间逐渐成为历届奥运会不可或缺的音乐。

至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社会受到战争阴云笼罩,奥运会举办难免受政治和军事因素影响,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较为简单,歌曲演唱具有军队歌曲紧凑、严密的特征,具有战争时期的军事化演唱特征。[9]

二战结束后,世界音乐艺术获得了一次较长的发展时间,期间新古典主义、摇滚乐、民谣等音乐形式的兴起也对奥运歌曲创作带来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冷战笼罩下的国际关系紧张态势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带来的局部冲突不断,民族团结、和平等成为各国人民的期盼,这一时期的奥运会主题曲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而内容则更加倾向于呼唤和平与发展,尤其对于受国际政治影响较大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多媒体传播和表演手段更加多样化,主题曲演唱逐渐从大合唱转向对唱与独唱,演唱内容也逐渐转向对竞技和文化魅力的表达,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例如,《手拉手》是在冷战中期盼全人类的和平并肩与本民族的和平统一,《我和你》则是在和平中展望未来,铺就美好的未来图景,音乐作品是表达图景,而唯其精神表达则更见现代奥运会和平共赢、团结竞争的珍贵之处。

可见,奥运主题曲的艺术性是其作为艺术作品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因其特有的象征意义,其艺术性与时代发展特征则具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可以说,时代特征和奥运精神共同主宰了奥运音乐的主题。

2.5 奥运会主题曲表演形式的发展变化

奥运会主题曲表演形式的发展变化来源于民族特色文化与时代人文需求的双重影响。自奥运会主题曲确定为奥运会筹办的必须项目以来,在开幕式上以不同形式表演本届奥运会主题曲已经成为传统。我们将奥运会主题曲表演形式和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演唱形式考虑进去。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可大致看出,将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演唱方式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96年-1944年。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开幕式音乐大都以大合唱形式出现,意在表现奥运会的神圣,现场合唱《奥林匹克颂歌》,场面蔚为壮观。

自1948-1968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全球均处于二战结束的胜利氛围内。受战争影响,奥运会开幕式演唱不可避免的要带有一定军事风格,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快节奏合唱成为主流。[3]

第三阶段是1972年至今。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人们逐渐明确了奥运会主题曲在开幕式中的作用与地位;音乐制作、演绎技巧、开幕表演技术等都日臻成熟。在此阶段中,主题曲的演唱伴随着不同文化对奥运精神理解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变化形式与方式。在大合唱之余也出现了独唱与对唱等表演形式,歌唱家们的演唱更具演唱技巧与感情,在表达艺术性和文化性等方面更加突出。

奥运会主题曲表演形式的转变是在社会历史环境变迁与音乐艺术不断发展以及奥运精神的不断丰富中完成的。战争与和平两种发展基调赋予了不同时期奥运会主题曲的基本形式,音乐艺术的发展让奥运会主题曲具有更加鲜明的艺术特征,并间接决定了最适宜的表演形式,而主体曲的奥运精神则是其附属于奥运会的底色所在。

2.6 奥运会主题曲的传播特征

历届奥运会主题曲所体现的昂扬、向上、大气磅礴的精神,将奥运体育精神内在的向上精神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能够激发人们血脉中的自豪感,昂扬向上的音乐旋律也进一步增强了奥运会主题曲的传播性。主题曲的传播是奥运赛事传播的先行者,是一届奥运会能够在出场时即获得全球目光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传播体育精神还是民族文化,都需要一个具有强传播性的载体。通过奥运会主题曲的播放和流行,可以在短时间内使音乐传播范围内的所有人都进入到奥运会的氛围内,都将目光投注于奥运会赛事与举办国之上,从而达到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与传播举办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目的。[4]

例如,1980年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主题曲,都已经成为代表当时奥运会的一张名片。例如,每当《手拉手》的旋律响起,音乐就会带领我们穿过时光记忆而到达1988年的汉城,仿佛看到那里曾经有两万人高唱《手拉手》,表达人们对世界和平与团结的渴望,既有整个朝鲜半岛的人民在渴望国家统一与主权完整,也有更多的人在世界各个角落渴望摆脱冷战阴云,向往着一个充满阳光的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奥运会主题曲的传播性是由传播手段、传播基础与歌曲魅力共同组成的。

在现代奥运会举办之初,现代传播手段尚不发达,且当时参与奥运会举办的国家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无法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但是,进入电气时代之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展迅速,使奥运会作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人民对和平有了更多需求,体育运动也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奥运会所展现的体育与文化精神,充分满足了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使每一届冬奥会和夏奥会的举办,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切关注。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奥运会更加广泛的传播基础。[5]

奥运会主题曲的传播魅力是由其艺术创作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决定的,通过对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的现代化表达,既能够顺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风格,也能在此框架之下运用传统文化精神推陈出新,给世界观众以眼前一亮的认知,是奥运会主题曲的魅力所在,这也关系到奥运会主题曲的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

综上所述:虽然奥运会主题曲具有多元特征,但每一首奥运会主题曲都让人觉得并不繁杂,反而让人感到整首歌曲十分简洁,仿佛浑然一体。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每首奥运会主题曲的各个特征都能紧紧地围绕在歌曲的创作主题上,而且,通过时代背景与传统奥运宗旨相结合、体育文化与主办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艺术性与传播性相结合,将奥运会主题曲的多元特征高度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曲。

3 关于北京冬奥会主题曲创作和评选标准的讨论

通过对奥运会主题曲多元一体特征的分析,笔者对北京冬奥会主题曲的创作和评选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3.1 注重时代背景与传统奥运宗旨相结合

时代背景是奥运会主题曲的鲜明底色。因而,北京冬奥会主题曲的创作应当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中所蕴含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思想是在把握当时世界总体形势下提出的,是对全球化发展的美好期待,也蕴含着中国人民面对世界的善意和友谊。

当前,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经延期举行,使得世界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大家必须直面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如期举行,将给世界各国人民吃下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也将成为人们逐渐走出疫情阴霾,共同走向人类美好未来的里程碑。[6]因此,一首昂扬向上的冬奥会主题曲将更加强调世界人民在全球灾难中的和平、友谊、团结的重要性。

从中国自身发展状况来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也是我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一次重新亮相,也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次大亮相,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富起来的中国,一个具有强劲发展动力的中国,重塑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固有印象。在其后14年间发展过程中,中国再一次取得了弥足珍贵的进步,我们对国家文化、制度、理论、道路都有了更加充分的自信,需要通过冬奥会这个特殊的窗口将这份自信向全世界表达。[7]因此,在创作和征集冬奥会歌曲和冬奥会主题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融合当下时代特征,将大众对于和平的期待充分表达于奥运会主题曲与开幕式表演中。

2022年的冬奥会主题曲将把中国在现阶段发展中所拥有的充足干劲与伟大梦想以更加鲜明的特色展现于世界人民面前,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干劲与诚意,让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成为中国继2008夏季奥运会以来的一张新名片,倾诉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

3.2 注重体育文化与主办国历史文化相结合

体育文化精神是奥运会主题曲的内涵所在。更快、更高、更强是竞技体育的不懈追求。我们不能在文化魅力的表达过程中忽略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例如,体育精神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主题曲《Anthem of Olympic Game》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主题曲《Light the Fire Within》等歌曲中均通过对竞技水平的追求得到了直观表现。

奥运会的文化属性是附着于其基本的竞技体育形式之下的,竞技体育精神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奥运会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文化则是借助这一形式的副产品。因此,在创作冬奥会主题曲过程中,也要注重竞技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融合,让运动员对于探索人类身体极限的追求成为竞技体育追求的重点,同时兼顾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达。

传统文化特色是不同国家、地区主导下的奥运会主题曲的独到魅力。冬奥会作为一项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大型赛事,也是一次展现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机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那是古老文明积淀数千年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现,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优秀范例。2022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将在冬奥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先天获得的财富与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独体现在包罗万象的文物流传、丰富多姿的文化传统等方面,更在于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与精神魅力。儒家的“仁”,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百家争鸣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色。

在歌曲和歌词筛选过程中应当着重关注那些能够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为一体的作用,借助语言和音乐的魅力将两种文化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创造出独属于中国的奥林匹克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2年冬奥会如果来到中国,不仅将激发中国13亿人民对奥林匹克冬季项目的热情,也将推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这其中,中国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互相融合,都将成为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在文化表达上的亮点。

3.3 注重艺术性与传播性相结合

对艺术性和传播性的追求,是奥运会主题曲对音乐艺术发展和奥运会这一大型体育盛会本身传播的回归。通过对艺术性和传播性的兼顾,推动奥运会更深层次的影响力拓展,让奥运赛事影响力更上一层楼。这包含了体育竞技本身对大众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竞技体育精神和多元文化特征对大众思想文化的引领。

在奥运会传播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更多习惯于“猫冬”的居民参与到冬季运动中来,成为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途径。[12]对思想文化的引领则更多的体现在对竞技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精神三者的接受。

竞技体育运动中对于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将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自我突破、永不轻言放弃的信念源泉,激励更多人用心工作、努力生活;奥林匹克精神则是在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相处中追求以和平、发展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与中国当下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符合、相印证;世界多元文化精神则体现在每一届不同承办国家的文化展示过程中,多姿多彩的文化藉由奥运会这一途径得到传播表达,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大众在接触多元文化与文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认知,形成更加全面的世界观。

4 小结

即将于2022年举办的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是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第一次通过奥运会这一规模和量级的国际盛会亮相于国际社会,同时,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也处于全球后疫情时代的初期,无论是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来说,其重要性均不言而喻。

通过分析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不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其主办国创作的奥运会主题曲都在歌词、历史文化、乐曲旋律、表演形式、艺术性和传播性等方面,具有与其他类别歌曲明显不同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通过时代背景与传统奥运宗旨相结合、体育文化与主办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艺术性与传播性相结合,将奥运会主题曲的多元特征高度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奥运会主题曲。这种多元一体的特征是我们在奥运会主题曲创作和评选过程中应当追寻的目标。

奥运会的主体在于和平、友谊和团结,与中华文化中倡导的“和谐发展”相统一,与当代中国所秉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协调,奥运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将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和对外传播的带来新的契机,让中华文化得到更加丰富和现代化的展示。冬奥会主题曲是冬奥会的“名片”,我们更应将其作为冬奥会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着眼点进行多层次的全面考虑,对这张名片的多维考虑与精雕细琢也将从内容、形式和内涵等多层次满足奥运精神与文化精神的融合发展需求,促进奥运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旋律特征精神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给你的信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拿出精神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