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一心六化”全域式心理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1-22 16:31刘忠岳郭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育人院校

文/刘忠岳 郭琪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总体上是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和矛盾相互叠加,经济社会压力日趋增大,职业院校学生因主动性、自主性相对较差,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相对薄弱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探索培育“一心六化”全领域心理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研究在建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和“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发挥“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作用,提出“三全育人”视域下“一心六化”全领域心理育人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培养和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心理委员,扩大心理育人受众面,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高职学院心理育人实效,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1]。

一、“三全育人”与心理育人的内在契合性

“三全育人”与心理育人的内在契合性主要从“三全育人”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心理育人”推进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场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三全育人”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0世纪50年代起,“三全育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发展,到21世纪逐步成熟完善,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普通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三全育人”对高校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为发挥心理育人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2]。

(二)“心理育人”推进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有效场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其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酝酿萌芽探索化阶段(1978年~1989年)、快速起步推广化阶段(1990年~2000年)、蓬勃生长制度化阶段(2001年~2010年)、科学发展标准化阶段(2011年至今)。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重要性,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时代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而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积极发挥好心理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任务和新使命。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问题审视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问题审视主要从心理育人尚未形成全员合力、心理育人缺乏全过程连续性和心理育人未达到全方位有机联动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心理育人尚未形成全员合力

从全员的要素来看,目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即部分育人主体和客体参与不够,全员育人合力尚未形成。许多职业院校设有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有专职教师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干预,二级院系设有心理辅导站,开展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从日常工作层面上看,辅导员教师同时兼有其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时间和精力有限;此外,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注重所负责的专业课程,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服务人员更多只关注自身本职工作,参与心理育人工作都较少。这种现状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心理育人缺乏全过程连续性

大学生在自身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接受心理教育过程缺乏连续性、有效衔接等问题。首先,全过程主要是指从最初入学到毕业在校受教育的过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教育面向大一学生,但大二及大三年级仅有选修课,面向范围相对较窄。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因所处年龄和环境而有所差异,由于缺少针对学生心理的改变与发展的规律,使其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教育难以进行有效的衔接。其次,全过程育人不仅涉及大学阶段的全过程,还要向前延伸到义务教育,向后延伸至终身教育。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在全过程的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谋划,高职院校往往仅在大学生刚入学时以及开学初开展心理普测,后期心理状况关注不够全面及时,未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全身心融入大学生活,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4]。

(三)心理育人未达到全方位有机联动

全方位育人涉及“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多个维度,但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未达到多维度的有机联动。2020年国内外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引起公众恐慌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居家隔离,需要更多依靠线上和校外有机联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全方位育人环境。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发挥心理育人功能的工作路径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着力建构学校心理中心、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阳光使者”、学生家长“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培育“心理育人机制体系化、朋辈心理互助常规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化、心理健康活动品牌化、学生自我教育主体化、危机干预预警及时化”的“一心六化”全领域心理育人模式,提高心理育人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心理育人机制体系化

育心育德有机结合,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个环节。加强学校各部门协同,每学期由分管校领导组织召开心理育人工作专题会议,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研讨交流,建立学工、教务、后勤、保卫、宣传、财务等部门协同合作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学校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阳光使者”、学生家长“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专兼结合、朋辈互助,家长参与的互助化心理育人队伍。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统筹制定和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二)朋辈心理互助常规化

以“自助、互助、求助”为理念,以个人成长为主题,在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各学院心理辅导站带领班级心理委员共同参与“一心六化”心理委员领航工程,实现自我探索、自我界定和自我接纳。在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心理互助委员会、“心世界”社团等学生朋辈互助组织,在学院层面成立学生心委会朋辈互助组织,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宿舍配备“阳光使者”,形成较为完备的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体系。通过引导心理骨干展示剖析自己的个性特点,相互认识,组建团队,让每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团队的安全、稳定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接纳,传递心理健康理念,从而促成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通过“一心六化”心理委员领航工程,开展“岗前培训”学习计划、“专业能力”督导计划、“技能培训”提高计划、“工作职责”认知计划、“职业道德”提升等活动,培养和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心理委员,在班级或院系中开展朋辈活动,扩大受众面,增强心理育人实效[5]。

(三)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化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科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生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筑“一心六化”心理育人载体,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构筑课堂教育平台,建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为主,“人际交往心理学”等选修课为辅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级心理微信公众号、“济工院心理驿站”和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线上+线下”的宣传、普及、咨询、心理测评等功能的有效衔接。

(四)心理健康活动品牌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合“育心与育德”两相结合的“双育”理念。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优秀心理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党史知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升与创新。打造学习“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剧暖心”“心理委员大讲堂”等特色心理品牌活动,具体为“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委员”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训练、“我的心灵成长日记”等活动,以此增强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的影响力。

(五)学生自我教育主体化

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与体育课和美育课的结合,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并从中积极推广普及性心理健康知识,并结合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岗位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危机干预预警及时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入学当天,在迎新报到处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点”,发放“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入学后,及时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规范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对筛查出的出现问题的学生逐个访谈并帮扶。依托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党团骨干、宿舍“阳光使者”等群体,重点关注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异常的学生个体情况。同时,辅导员每周都要“进教室”“走寝室”,学院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研判会,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给予干预帮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五、结语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正在持续推进,为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心理育人也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者紧密联系。今后,高职院校应继续深入理解“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功能,协同全员力量,把心理育人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并精准把握时机,推动心理育人工作全方位联动,协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育人新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