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税法》一直以来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有记忆要求高、时效性强、应用性强三大特征,学习难度比较大。近年来,《税法》课程逐渐作为一门选修课面向非经管类专业学生开放,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使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具有较为扎实深厚的税法知识,而且也要使即将进入社会的各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掌握相当的税法知识,强化其纳税意识。因此,不断更新《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加快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在现行税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税法》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一直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著称,《税法》课程在教师眼中是“每学期都在上新课”,加上《税法》法律条文繁多、内容刻板,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负担。总结《税法》课程特点如下:
《税法》课程需要记忆大量的税种、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税目、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减免税优惠、征收管理和违章处理等,单论税种就有数十种之多,且各税种之间存在诸多易混淆点,综合案例、计算题复杂,记忆难度大。
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制也不断改革,我国目前采取渐进式的税制改革策略,使每年都有大量的税收文件实施与修改,而随着新法的出台,旧法就不再适用,《税法》课程也会随之更新相关的知识点。
《税法》课程的学习,不应局限于理论学习,而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时期,该时期主要表现为由一元化的精英教育向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因此,税法课程应该重点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长期以来,《税法》课程仅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主课,但并未向全校理工科类其他专业开设选修课,甚至经管类其他专业如审计、财务管理和金融投资等专业也均未开设该课程,致使这些学生对税法知识知之甚少。而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普及税法,依法治税。市场经济同时又必须是法制经济,因此,向未来的税务人员、职业经管人员及纳税人讲授、普及税法知识尤为重要。
《税法》这门课程的考核,大部分高校是通过期末闭卷笔试的形式。不可否认,闭卷笔试在一定程度上考核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但在考前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考完就忘,是目前高校考试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的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应试能力强,而实践操作能力弱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税收的综合能力不强,特别是在遇到涉税的相关现实问题时,束手无策,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税法》课程理论枯燥,但实用性强。传统授课模式的重心聚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经济业务活动上,背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多媒体,机械地讲解税收法律条文等相关规定,学生盲目地抄写笔记,这种单向灌输式教学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此外,《税法》共涉及18个税种,课程内容多,教学任务紧张,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缺乏自我思考理解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的能力有限,导致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单边贸易主义的兴起,我国政府为应对市场变化,保障我国经济持续良好发展,不断通过税收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发展,尤其在2019年陆续出台了诸多针对企业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而教材编写与出版时间存在时间差,即便是在教学中使用的最新版教材,其内容也存在滞后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最权威的注册税务师教材也是如此。
作为必修课,《税法》课程的开课对象主要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这些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对国家相关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对《税法》课程具备一定的兴趣,能够重视对《税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该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时间较长,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比较成熟,面对的教学对象相对稳定,相关教材与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任课老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加之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税法》选修课在本校开设才是近一两年很短的时间,教学经验与方法尚不成熟,需不断改善加强。
《税法》选修课程面向所有学生,首先应当明确的是,课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税法的基础知识等相关内容。在内容上,第一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共有五大税类,即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共同构成了我国现有的税法体系。其次,使学生掌握五大税类的税制要素,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时间、税收优惠等,而前三个是税制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最后,不仅准确计算不同税种的应纳税额,还要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完成税收事务的处理。通过明确教学目的,严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培养,使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毕业后能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税收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成为现代经济管理、财税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相关部门会根据宏观环境及市场经济的变化,出台新的税收政策,并对现有的税收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教师要借助渠道,接收关于税收政策的一线消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并及时教授给学生,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尤其是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税务条例。任课教师可以订阅税务相关的报纸杂志,根据政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众多专业学生的求知需求,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相关税法方面的知识。
税法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制定、面向全国实施的法律法规条例,立法层次高,覆盖面广。同时,近年来,我国政策变动频繁,使得教材内容易存在滞后性,因此,用于课程教学的教材应选用具有权威性书籍资料。
《税法》课程具备的知识点小而多,实践性强,其运用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课堂上单一讲解相关知识不但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且难以与实际生活工作相结合,因此引入案例教学尤为重要。《税法》教材内容本身就会与案例相结合,任课教师在选用最新最权威教材的同时,还可采用配套习题集作为课后练习题,每章内容讲解结束之后,通过让学生在课后加以练习,测试其掌握程度,并对学生掌握不足之处做进一步针对性地讲解。
在传统的税法课程教学中,授课老师很难把握学生掌握程度。因此,可以在传统授课方式基础上,引进税务软件,让学生们模拟税务人员的身份进行税务计算等操作。学生实训中,根据企业性质和发生的业务进行相关操作,不仅能与所学相结合,还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增强实践能力,在这样一个学与做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学习效果会更好。
针对税法课程的可操作性强,教师在作教学规划时,应该考虑将学生实习纳入教学任务,给学生预留时间去企业实习。此外,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接触实务。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逐步推进中,对于改革,应敢于摒弃陈规,突破难题,拓展新思路,从而开创高校《税法》课程教学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对税法特点进行剖析,并结合传统教学的缺陷,对《税法》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改革设想,期望将其运用于《税法》公共选修课教学实践中,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能够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