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策略

2021-11-22 15:37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深度情感文章

姚 靓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引言

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保证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升华,课堂阅读教学是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和体验文章情感的重要方式,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深度体验阅读教学,理解阅读学习内容,体会阅读中情感的表达,让学生评价作品,从中感受文章,理解文章,学习文章中有意义的部分,提升学生情感素养,达成学习目标。

1.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目标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借助评价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主体性、发展性、情感性这三个原则来评价。主体性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学生思考情况、学习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成长进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总体的综合性的分析。发展性是根据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观念进行评价,立足于当下学生的基础,把目光放在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多元化的评价学生。情感性的评价能促进提升教师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表面,对阅读学习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共同体验文章情感,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1]。

要做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情况,评价不能出现夸奖或者问责的语句,从教学内容出发,以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分析文章深意,正确理解阅读作品,激发学生潜能。高中生阅读时,经常会出现自己的灵感,对文章内容感同身受,这代表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阅读学习的效果不断的提升[2]。

2.学生评价教师

学生评价教师,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学习阶段,经常能见到教师评价学生,很少有学生主动评价教师。评价基础是教学目标,同样,学生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教学主体地位对老师进行评价,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给老师打分。这样做能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氛围,积极观察,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增强阅读学习质量。

在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角色,从被动变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迸发灵感,使阅读学习效率稳步提升[3]。

学生评价教师的活动要逐步实施,全员参加。阅读教学评价工作,是为了学生和老师能良好的沟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各种阅读学习的意见都被列举出来,教师对于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了解和拆分出有利和不利的想法,及时解决消极的想法,提升阅读导向性。

3.学生评价其他同学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阅读学习的评价,教师要注意学生主体,不要过度干预,甚至直接干预,还要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课堂,观察周围,观察其他学生,做到评价不片面,在观察中不仅要看其他同学的优点,还要观察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增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除了完成课堂学习内容外,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对回答的内容加以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或者分组辩论,每个组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课文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还有反驳其他小组的证据,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让课堂氛围更浓烈,小组学习更团结,文章理解更透彻,最后,在总结小组观点,解答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不要点名说出谁多谁错,谁表现的好,谁表现的差,小组讨论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批判学生思维。借助课尾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度的理解文章,体会文章,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结语

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为高中阶段语文阅读学习添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增添了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评价方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深度学习阅读,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模式,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和环境,让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稳定的、有效的、愉快的沟通,达到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近况,以评价的方式,多方面、多维度的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增进课堂效率。这样的评价方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在阅读学习中进行评价活动,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促进作用。是值得学习的教学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深度情感文章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