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档案编研形式 留存城市印记写真
——《印象沈阳》评析

2021-11-22 15:05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丹妮朱佳煊
办公室业务 2021年5期
关键词:编研沈阳市档案馆

文/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周丹妮 朱佳煊

2019年8月,沈阳市档案馆网站上和微信公众号上隆重推出了由沈阳市档案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出品的《印象沈阳》档案编研成果。该成果遵循助推政治发展、文化繁荣、宣传水平提高的功用,秉承“唯物求实”“详今明古”“继承创新”的基本原则,对档案史料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加工。通过对选题、取材、用材、推广形式等多方面的考究,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沈阳社会的独特印象。

一、遵循编研初衷,助推城市发展

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文献,服务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档案文献的编纂与研究的目的所在,档案编研工作初衷就是立足自身馆藏,编研档案文件,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

(一)察往知来,以史资政。档案是历史的记忆,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与脉络。沈阳市档案馆编研的《印象沈阳》围绕中心服务的大局,对城市发展的历史以及辉煌成就进行梳理,全面展示出城市发展记忆与脉络,再现了沈阳在新中国成立后70年来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城市精神,填补了沈阳在社会发展史中的历史缺位。《印象沈阳》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变成参考决策资源,及时主动地为党委、政府等科学决策提供政策性、借鉴性的档案资政建议,是助推沈阳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高质量档案文化产品。

(二)创新编研,弘扬文化。档案编研工作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不仅体现在它是贮存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也体现在它是文化进行传播、教育、创新的一种手段,是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方式。这一编研成果以创新型的超媒体的呈现形式记录了沈阳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刊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具有凭证价值的历史档案和文化知识,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档案编研成果是一种被创造出来的文化,但不论是从最初的原始档案还是到《印象沈阳》编研成果出品,无疑都是为了推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助推沈阳成为文化名城。

(三)一书在手,尽知沈阳。编研出版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史料,有利于发挥档案的宣传功用。《印象沈阳》以420多幅图片及简单的文字叙述,述说了沈阳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可谓“一书在手,尽知沈阳”。为宣传沈阳旅游、沈阳文化提供了渠道与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开展城市宣传,抓好城市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素材。

二、明确编研选题,取材丰富典型

档案编研工作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档案材料按照一定选题进行整理、选择、考订、编研成档案史料和档案参考资料,编研选题、材料的选取以及编排布局等都对编研成果有较大的影响。

(一)选题高瞻远瞩。选题是编研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成败。《印象沈阳》选题立意高瞻远瞩,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大局服务。以“印象沈阳”为书名,再现沈阳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印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选题典型新颖,具有学术前沿性。《印象沈阳》选题典型新颖,既反映出沈阳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足迹,又体现出沈阳市档案馆对沈阳市历史发展材料的了解与掌握,为后续编研档案材料的选取提供了方向指导,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性。三是贴近社会大众,满足人民需求。沈阳市档案馆发动广大民众参与《印象沈阳》编研,共铸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二)材料翔实典型。《印象沈阳》梳理大量文史档案材料,提炼精髓内容,配以图片、文字、音乐等展现,翔实典型。主要表现在:首先,《印象沈阳》编研者以沈阳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为依托,全面系统地收集史料来理清了沈阳发展的漫长印记,勾勒出沈阳城市的历史变动轨迹,表明了沈阳是颇具历史文明的大都市。其次,《印象沈阳》完好恰当地处理了史料与历史定准问题,选材典型,详略配置。《印象沈阳》用各个时期典型的档案凭证对“乌金璀璨历史沧桑、凤栖龙蟠的盛京皇城、荣辱兴衰的奉天城韵、烽火淬炼的国歌精神以及工业长子的复兴担当”予以定位论述,详略得当,材料配置典型。

(三)布局精美严谨。《印象沈阳》编者以科学性的方法布局全篇,分篇分层分时叙述,力求章节严密,安排得当,精美严谨。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图为主,以文为辅,视听结合。《印象沈阳》全书共用420余幅图片,辅之简洁的文字介绍,解读沈阳历史发展及万象更新的演变。第二,时空交错,上下结合,共铸辉煌。《印象沈阳》上篇以时间为顺序,纪录沈阳城市发展的历史。下篇以空间划分,重现沈阳城市在建国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与变化。事实证明,《印象沈阳》以其“画面与文字集合、历史与现实交汇,事实与人物同在”的方式来构建精美严谨的布局,造就了一部关于沈阳的伟大巨作。

三、开发档案资源,创新编研形式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档案编研逐渐向多元化、多层次趋势发展。《印象沈阳》从内容、方法、推广等方面均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一)立足馆藏资源。《印象沈阳》一书的成功编研得益于馆藏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深度挖掘,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立足档案馆藏,统一领导,开展全面系统的编研工作。在沈阳市档案馆的统一领导下,在立足于沈阳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基础上,汇聚各方资源,重点开发档案史料。第二,联合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编研铸就精品。沈阳市档案馆主动联合沈阳市博物馆、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华社辽宁分社以及科研院校等单位力量及其档案资源,并面向社会征集照片、美术作品、档案资源以及音频等相关资料,共铸精品。

(二)融合现代技术。《印象沈阳》融合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超链接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诸多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音于一体,对沈阳城市发展印记进行不同角度的展示。首先,《印象沈阳》编研工作应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有效集合沈阳区域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动。其次,将数字技术融合到档案编研中,有效提高了查找资源和数字编排出版的效率。再者,超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综合呈现,打造出一个全方位多维立体的文化作品。

(三)探寻推广方式。沈阳市档案馆在《印象沈阳》编研成果问世之后,积极探寻推广方式,具体表现在:第一,纸质发行与电子书阅读并行推广,将纸质版赠送相关部门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及专家等,收集专家评析并出版,扩大知名度。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通过在沈阳市档案馆网站、沈阳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沈阳档案”等进行推送,移动版与PC版保持同步更新。第三,沈阳市档案馆在编辑出版纸质与电子书籍的同时,举办展览陈列,向社会发布传播,扩大社会影响力。如“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印象沈阳之城市变迁展”。

四、秉承科学原则,编研档案史料

(一)秉承“唯物求实”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 《印象沈阳》的编研工作人员秉承“唯物”和“求实”原则,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加工编研史料,将历史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农大后山,人迹初现”以农大后山旧石器人类遗址图片直观反映古人类建造和使用的建筑遗址。“东北易帜,南北统一”中以档案扫描方式对当时的公告、报纸、事件及人物进行了客观展示。“生物医药,北方药谷”以航拍建筑照片、场内研究和机械运作照片等直接体现沈阳药业与医疗器械的发展成就。

(二)秉承“详今明古”原则。《印象沈阳》秉承详今明古原则,避免重古轻今、有今无古、古今背离的倾向,将收集的古今史料的内容进行细致考订,以完备而又科学的体例呈现。“详今”是对现代发展的总结,是执政的需求。“明古”不是“省古”,城市发展是前后相承的。《印象沈阳》做到了纵向有始有终,不现时间断层,横向有边有类,不越空间区域。《印象沈阳》通过详今明古原则,全面展示沈阳城市的发展历史印记,使人领悟到沈阳的城市精神以及辉煌成就,发挥着存史、资治、教化作用。

(三)秉承“继承创新”原则。《印象沈阳》秉承“继承创新”原则,既集成了过去的档案编研的优良传统,传承了沈阳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又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创新档案编研理念、形式与布局,富于开拓性,创造一个档案编研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事业,继承为先。从编研成果内容上看,《印象沈阳》继承沈阳悠久的历史发展,传承和弘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沈阳精神;从编研形式上看,《印象沈阳》基本继承了编研的体例,以时间为轴讲述沈阳自然社会变迁史。第二,开拓创新,力求突破。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编研形式,立足沈阳市档案史料,打造了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效果。谋篇布局科学合理,呈现出以时间为轴,上下两篇,时空交错、结构严谨等特点。

猜你喜欢
编研沈阳市档案馆
沈阳市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对传统档案编研与数字档案编研融合的思考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English idioms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深化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能力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