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芳
(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 山东 东营 257500)
造成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高的一部分原因是,从文言文来说,文言文的内容与我们当代实际社会脱节,一些文言文与我们日常生活毫无联系,从而导致学生不理解文言文传递出来的信息;从教师方面,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阻碍了文言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单一和一成不变的教学使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初中水平的学生并没有在之前有充足的文言文知识储备,在面对陌生的文言文时,难免会手足无措,随着这种情绪的日积月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的抵触也会更强烈。
1.1 忽视文言文的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过程只是语文总体教学中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注重其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将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生字词和疑难句子着重讲解,却忽视了文言文中的情感表达,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课标上对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也不利于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
1.2 教学形式单一。面对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先标记重点的字词,在课堂上将文言文全文的翻译逐字逐句讲解,学生们也只是背过陌生意思的字词句,学完一篇文言文后需要将全文的翻译一字不差的死记硬背下来,在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下来,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就结束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就是不停的记笔记,背原文,背翻译,甚至学生可能在考试时都未能将整篇文言文内容理解下来,而文言文的考察也只是局限于字词句子的翻译,默写。
1.3 教学内容不够多元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实际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在课本上文言文学习的同时为同学们引入课外的文言文比较学习,如:《世说新语》,《朱子家训》,《论语》等,或者另选一些有阅读价值又可以作为课内教学的辅助教材的文言文,也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言文,来吸引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文言文内容的思考。
2.1 加强朗读,体会文言文之美。教师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对一些短小精悍,内容精美的文章进行朗读训练,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这些都是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内容也是描写了优美的风景。教师从朗读文言文入手可以将文章中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很有节奏感的句子,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朗读文言文将课本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富有节奏感的口语,可以使学生们在读中品味,在声音中体会文言文之美。
2.2 落实字词积累。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词汇量。在没有熟练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想要提高学生文言文能力只是空谈。落实字词的积累也不能只停留在课上的短暂学习中,大量的词汇量需要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中掌握,所以,学生也应该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如:《隋唐演义》,《红楼梦》等耳熟能详的名著,教师可以在关键的地方标注,点拨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灵活掌握知识。
2.3 将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尝试将文言文内容与现代文内容结合,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写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小石潭记》中,用了十八个“清”来描绘各种景色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景物描写对文言文和现代文比较,分析两种文体在风景描写上的相同和不同。不断地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才会一直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2.4 揣摩文字,品味语言。课本中选择的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中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中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岳阳楼记》中的“衔“吞”“浩浩汤汤”拿出来进行分析,并在PPT上配上图片,从词语和图片中使学生们体会到当时现场景观的气势恢宏。
虽然文言文的时代与当今时代的时间距离较远,但是文言文的传承与发展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当今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相当于半个外语的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弱语境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优化并不是一个在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实战中丰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