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玥 张新艺 门嘉怡 傅瑶 李兆
慈善捐赠体系是人们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下,捐款或者捐赠物资给予救助者间接或者直接的帮助。相比于西方慈善事业发展历程的百年沉淀,中国在短短三十多年内的发展可以说是极为迅速。虽然慈善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1]。在观察目前的慈善体系时,不仅要着眼于被救助者,更要高瞻远瞩,注重慈善体系的科学构建、不断完善。目前,比较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透明、不可更改等优势,若能与慈善捐赠体系融合,可进一步提高公众信任度,提升慈善机构的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慈善捐赠体系,促使我国的慈善事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慈善捐赠体系发展现状为例,研究区块链技术对该体系的影响,希望能够为促进慈善事业管理制度进展提供一定帮助。
慈善捐赠作为公益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一般由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性、志愿性组织三个部门共同发起。如玉树现状,慈善捐赠大多都是由慈善基金会直接对接,而其他部门对其运作未产生预期的效益[2]。这也是当下中国慈善捐赠体系的现状,它们既是慈善捐赠的发起者、组织者,又是捐赠物资的分配者,运作需要靠慈善基金的增值来维持,而且慈善活动的举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政部门。
青海省慈善总会登记于1996年,历经了二十四年的发展,但相关信息仍更新不及时、不完善。该慈善总会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制,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设有理事会及青海省慈善总会,建立了官方信息公开网站及公众号,看似完备的体系及信息系统背后却是“大头娃娃”式的组织结构,捐赠信息和捐赠过程滞留时间较长[3]。
从青海慈善总会到玉树州牧人发展促进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慈善捐赠主要类型是捐款。就我国贫困地区而言,主要是“筹款为主物资为辅”的模式,其中物资的捐赠大多来源于一些公司。从商业角度看来,企业和公司参与基金捐赠,有利于享受税收政策。但由于玉树地区较为偏远,捐赠的物资物流成本高、分发困难,而且最终可能对受助者来讲并无用处,比较而言当地更需要的是慈善捐款。
“我们捐的钱到底去哪了?”这或许是每个捐赠者都会发出的共同疑问。由于无法查询和追踪资金、物资流向,所以捐赠是否真正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是否真正流入到受助者手中,公众不得而知,极大地降低了公众的捐赠意愿。
慈善捐赠体系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以企业为代表的非慈善组织进入到慈善事业之中,形成“企业联合”的主要慈善模式[4]。随着开放性和市场性提高,不断出现慈善捐赠组织对企业大额捐款的恶意竞争,甚至只选择与政府相关联的慈善机构来作为合作伙伴,以求享受税收政策,这便成为了贪污腐败、欺诈性捐赠等行为发生的恶性源头,把本应当由企业履行的慈善社会责任演变成一种企业谋求自身生存发展、获取自身利益的主观需求,这与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本愿背道而驰。在中国现有体制下,会存在监管缺位、政策失灵、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分配效率低下的情况,而各部门独立开展公益活动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慈善捐赠体系的发展。
青海省慈善总会实行的是会员代表大会制,经由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监事会构成,在下设立若干个工作部门。理事会作为核心,之下设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但还要接受会长的领导。在组织成立初期仅有8个职员,导致组织结构呈现出“大头娃娃”、官多兵少的不协调状况。而且由于人员紧缺再加上不合理分工,在进行较大型的慈善活动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省民政厅的帮助。
就我国目前的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而言,慈善捐赠以“捐款为主、捐物为辅”,其中捐物以公司捐赠衣物为主,而志愿服务几乎没有,这就导致了慈善组织对捐款的依赖程度加深[5]。捐款作为中国民间慈善捐赠的主体部分,资金易于使用和管理,物资则还涉及储存、消毒、运输等问题。同时志愿者需要通过有序召集、进行集体培训和统一管理,这极大限制了慈善组织员工的增长。这些都成为玉树地区捐赠物资匮乏和志愿者短缺的原因。
从“郭美美事件”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武汉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伪慈善事件在生活中被频频爆出。这是由于互联网存在一定的虚拟性,就更方便了某些人在其中暗箱操作,导致某些慈善组织扮演着由捐赠人到受助人之间的信任中介角色,在人们视线无法触及的地方做着坑蒙拐骗的勾当,而网络曝光个别慈善机构的黑心作为,却导致公民对整体慈善事业信任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青海玉树地区,乃至是全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
公益捐赠体系运转效率取决于各部门的管理能力,为了规范各部门职责,可以采用一套严密的智能协议设定,满足事先设定好的自动化运行协议条款,减少人为干扰,实现“无需信任”的一体化模式,寻求部门与受助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一方面,可以保障捐赠平台的真实性和捐赠过程的透明性,实现专款专用的精确管理;另一方面,可替代传统纸质合约,简化流程,降低人工成本。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构建全新的捐赠平台信用认证体系,进而加大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的存储系统可以为信息共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其拥有安全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因此无需构建繁多的管理资源平台,可以强化对慈善组织信息上链的核查,保证慈善事业实际流程和规范流程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该系统成为需要记录大量信息数据的捐赠系统的理想选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利用“互联网+慈善”的模式,对慈善体系进行改造,让公众对慈善组织捐赠体系从头到尾进行全方位监督,并能够及时知晓相关的慈善活动进程及结果,让慈善“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理念变为现实。
区别于传统慈善组织的志愿服务是如今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双重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其所构建的也将是一个多元化的慈善捐赠新体系,它的信息资源来源广,扩散范围大,为志愿者搭建了直接的对接平台,可以确保志愿者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同时,利用区块链进行物资和行为的验证,将被捐赠的善款和物资进行识别和验证,形成慈善数据上链,便于公众查阅和核实,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企业投机取巧、恶性竞争,慈善机构贪污腐败的情况。
信息公开透明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其社会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区块链技术一大优势是可实时追踪善款流向,有效监督款项来源和去向问题。其独有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使任何人都无法随意篡改数据,从而保证了捐赠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慈善捐赠体系,有助于慈善捐赠过程的公开透明,促进更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参与,实现社会正能量的广泛传播。
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可以对慈善体系进行改善,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配置,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慈善捐赠事业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可以让区块链技术变成慈善公益链条上的“眼睛”,构建起一个全程透明、数据可追溯、信息安全不可篡改的慈善捐赠体系,这样既可以弥补传统慈善的不足,又可以确保慈善捐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