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整合: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2021-11-22 13:24吴月容
名师在线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型学法深度学习

吴月容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 言

“深度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理念。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机制,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多种整合手段,让多种课堂教学因素得以科学整合,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教师从更多视角展开教学发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以全面提升学科教学品质,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1]。

一、内容整合,构建“深度学习”课程体系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教师要正视学科教学现实,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构建,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对比阅读教学等都带有内容整合的意味,教师不妨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学习材料,让语文学科教学呈现开放化、多元化特征[2]。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一课时,教师将这个单元的《落花生》《桂花雨》纳入群文阅读范围,并进行整合性阅读设计:这三篇课文都是针对一些描写对象展开的创作,写景、写事、写情都要追求描写的精彩性、经典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这几篇课文,选择一些精彩的片段,展开对应的鉴赏学习,归结出文本鉴赏方法。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进行语言鉴赏时,教师要给予一些具体的提示。学生要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并自发进行交流讨论,对鉴赏的角度、程序、组织等内容进行具体研究,逐渐找出一些规律。在课堂展示阶段,有学生这样总结学习所得:“对于描写片段,我们可以从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典词佳句使用等角度进行思考。在鉴赏程序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表现方法+语境意义和作用分析+关联思考和主题对接’这样的程序展开操作。”教师给学生布置鉴赏任务,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因为涉及三篇课文,教师没有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内容,只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经典描写片段,在阅读鉴赏中总结出规律,这对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品质具有重要帮助。

二、课型整合,优化“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有一些比较常用的课型,教师习惯应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呈现固化特征。“深度学习”对课型提出改进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课型进行整合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教学模式有系统性的环节设计,往往与“深度学习”相抵触。教师在课程执行时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对课堂环节进行调整,减少教师的说教讲解,给学生提供更宽裕的学习空间,并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从而让“深度学习”顺利启动[3]。

语文学科教学课型大体分为教读课、自读课、训练课、作文课等,其教学程序也有不同设计。如何进行课型的科学整合,让“深度学习”顺利介入?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对三个小故事进行情节归纳,然后选择一个小故事进行“深度学习”,从人物形象角度展开分析,找到典型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内容,归结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更为活跃。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在学法上做出针对性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建议,确保“深度学习”顺利推进。教师没有按照一般课程程序展开教学,而是利用任务进行具体调度,让学生自由展开学习讨论,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学习时空条件,这与“深度学习”更加契合,对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方法整合,增加“深度学习”宽度、厚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习惯运用一些教法开展教学[4]。而“深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情瞬息万变,教师对此要有更理性的把握,要有随时调整教法的意识。方法不仅包括教学方法,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的学法构建意识不是很强,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给学生提出更多改进学法的建议,让学生在学法整合中进行“深度学习”,奠定学科认知基础。

教师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学法,能够为“深度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先要求学生进行课文复述,并让学生加深生活认知,具体讲述自己的家庭教育经历。学生在讲述自身家庭教育内容时不自然,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进行讲述。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问题选项,要求学生对应选择。这些选项是对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学情调查,自然能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为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对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辩论活动。尽管学生的表述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学生能够主动展开辩论,极为难得。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提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深度学习”不需要遵循固定的格式,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

四、训练整合,建立“深度学习”知识关联

在设置常规语文学科作业时,书面作业是主要的作业形式。“深度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训练目标都有新要求,教师要对训练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由此建立起更为多元和深刻的学科认知[5]。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科训练提供了更多便利,教师要合理运用网络交互平台开展学科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多重互动交流中实现训练目标。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要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设计训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让“深度学习”随时随地发生。例如,《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以纯写景的手法,展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之美。在设计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抓住一个景点进行重点观察,从形状、颜色、属性等更多角度进行仿写创作。对于实地观察,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实地观察中,学生能够运用多样的表现方法,对观察的景物进行个性化描绘。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客观评价,对一些优秀习作进行集体展示。教师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观察写作的任务,这是训练整合的具体应用。学生用心展开观察和习作,体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获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结 语

“深度学习”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科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启动“深度学习”机制,通过多元整合,合理应用课程构建、模式改进、教法创新、训练延伸等多种手段,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深化,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型学法深度学习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