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11-22 12:57:48张慧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性立德党员

文/张慧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要严格按照立德树人相关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自身,使大学生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提高对马克思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这对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及国家的繁荣富强均具有重要意义。下文结合工作实际,就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几点问题作简要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高校不断提高对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视度,并结合国家相关规范与要求采取了系列教育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些许问题。

(一)党员党性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党性教育理念既是教育者从事党性教育活动的信念,也是受教育者对党性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意识引领行为,理念指导行动,高校要想提升对学生的党员党性教育水平,就需紧跟社会、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理念。但目前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理念却相对滞后,不够完善[1]。如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时政教育理念。在对学生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时,高校主要以知识理论教育为主,依靠相关书籍,历史文献资料等对学生展开教育,但是对实事政事结合得不足、运用得不多。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不自觉地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为学生截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热点让党员党性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脱离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的党员党性教育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教育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党员的主体地位。时代孕育人才,21世纪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均有属于他们自身的鲜明特色。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又是针对于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时,必须要贴合学生实际进行。但目前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与教育主体结合得不紧密,没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挥。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

在对大学生开展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共产主义社会、对党的认同感,要加深学生对共产主义以及共产党的认识,使学生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政治方向,自觉主动为共产主义事业以及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培养中,高校应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活动。但目前高校最主要的党员党性教育路径就是思想政治课堂,平时很少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这使得学生对党员党性的认识不足。

(三)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单一

教育方法与培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党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党员党性教育需求灵活运用网络、课堂等多种路径培养学生党员意识与党性品质,为党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高校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授与书本上的知识传输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与共产主义。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深入地了解相关概念与内涵。高校党员党性教育质量与效率不高[3]。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路径

(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才干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与放飞梦想的地方。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高校要能积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发挥大学生思想品质教育自身职能、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在学校教育中,要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努力奋斗、自立自强。教育关乎学生的一生,关乎民族与国家的未来。新时代的教育应当以先进理念与思想方法为基础,贴近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成长特点的有效教育。具体来说,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各教育者、管理者应当积极更新教书育人的思想理念与技术路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导与要求,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有良好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按照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时,高校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育方案,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让党员党性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二)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容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要结合实际对党员党性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创新,除了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高校可结合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研究,以此提升党员党性教育水平。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文献资料、网络等渠道引导学生学习党的相关知识,如党章、党史等,加深学生对党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为学生参与中国共产党事业打下良好基础。在新时代下,也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要结合时代形势与党的发展路线不断对党员党性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使教育内容更具教育意义,更有实践价值。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也要能与网络相关内容进行结合,要把握网络舆论方向,结合网络舆论内容调整教育内容,以此保证党性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全面性。

(三)加强党员党性实践教育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的党员党性教育不能脱离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高校要正确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爱党情怀、爱国精神等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可根据党员党性教育目标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革命圣地等,让学生通过参观了解党的历史与国家发展历程,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思想与精神,并以其为榜样不断激励自身并砥砺前行。高校可鼓励学生开展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通过自身的实践真正理解党的思想精神与发展路线,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高校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对话与自我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问卷调查、网络对话、面对面访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党性修养养成情况,了解大学生政治思想现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相互对话或与专家对话,让其在党性修养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质疑等得到解答与解决。

(四)创新丰富党员党性教育方式

前文已经提及,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党员党性教育时还存在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使党员党性教育效果大受影响。为此,在后续教育中,高校还应当结合立德树人相关要求对党员党性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以此提升党员党性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让学生的党性修养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具体来说,在日常教育中,高校要做到将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多运用问题、社会素材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亲身实践,让党性教育更具感染力、说服力。除此之外,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高校还要能充分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如结合时代主题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从网上调取资源并制作微课,让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下载学习,以此提升党员党性教育的灵活性、有效性。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可借助技术优势开展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效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途径,同时以这种方式提高党员党性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让党员党性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三、结语

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结合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不断更新党员党性教育理念,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切实做好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党性立德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20:44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6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