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雅利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旧矿街小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发展,将合作学习渗入到小学教学里,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将协作教学法贯穿于对学生的授课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群体意识和集体合作能力,在习得合作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深入领会语文学科提供助力。
以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总会出现以书为主、以单一输出为形的教学模式,缺乏素质教育提倡的合作学习理念。如何打破僵局,其实课前教育工作者可对所授知识提前加以丰富,做好预备工作,将有效合作的基石建牢[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前,将合作学习的内容:达成的目标、合适的课程等进行准备。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如果仅仅将教学目标的完成寄希望于课堂上教师单一的知识输出、以及学生单调的段落记忆,虽然段与段之间字数不多,毫无压力即可完成记忆,但对于雷锋这个英雄历史人物的认识,只会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反而,教学目标不易实现。
为了解决这种空乏,这要求教师需就有效合作相关以充足准备,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当教师在课堂上以充分准备的有效合作途径实践于课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朗读文章、教授基础知识(字词等)来初始课文,再通过小组探讨、情景再现等合作方式实现对雷锋叔叔这个人物的深刻认识,从而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并从中习得优秀品德。
小组协作是使学生拥有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科学的小组分配有利于将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但在曾经一些不合理的组建小组中,为了达到将最优者效率最大化,将优秀学生组成小组,将水平次之学生为一组,将其认为的差生混为小组,这种优者更优,差者愈差的小组组成,极不科学。一方面,不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观念;一方面,这样的分组方式,让学生从信心上备受打击,降低学习主动性;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优生快速讨论结果,教师的教学速度跟随优生的节奏而走,导致其他学生还没充分参与,课堂进度却已进行到下一环节。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是造成班集体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罪魁祸首之一。
但小组学习是个好方法,不能完全摒弃。教师作为专业教育人员,需要用心思考如何将班级成员适当地进行组合,比如可以将思维灵活但有点小调皮的学生与成绩虽好但沉默寡言的学生进行搭配,从性格互补的角度来安排,以达到降低分化现象的目的。同时,可以指导小组内成员们集思广益、合作画出小组的吉祥物,通过多层次学生的不同组合,合作共学,迸发出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光彩。
教学目标实现离不开任务的辅助。任务的分配布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关键,将诸如问答互动、生字词的解释等学习任务布置下去,以达到主动思考的效果[2]。比如在《找春天》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春天在哪里?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等来进行任务的安排。在小组热烈讨论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小组间的进展。小学生思维天真烂漫,在结束讨论后,就他们的童言童语,不能因为不符合教师所想就给予否定,分组协作,目的不在于探寻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在合作讨论中,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敢于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害羞胆小的学生,给予鼓励。
有效合作、分组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开展下的课堂,产生良性结果并非立竿见影,学生成绩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甚至在个体适应程度不同的前提下,会出现个别学生成绩阶段性下降,教师不以成绩论成败,学生的发展要以全面评价进行衡量。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表现进行合理评价,至关重要。如在课文《彩色的梦》的教学中,学生间通过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彩色的梦”,成员间交换“彩色的梦”,教师鼓励大家进行表达,对于接近日常的梦,可结合实际来对其评价,对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梦想,不要全盘否认,而是以孩童想要表达的美好愿想为出发,来评价他们天马行空的梦。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应客观如实记录在评价体系中进行参考。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学生间的互评,互相敞开心扉,了解自己的好同学、好朋友,对促进教师的有效合作教学、学生产生集体意识、习得团队协作能力有极大意义。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优异收获不是一步登天那般快速,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以耐心、毅力、善思的思维和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在发挥教师的监督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学习能动性,以协同合作之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