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21-11-22 12:57:48覃晓梅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师中职制度

文/覃晓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相关内容,将生产与教学进行联系。目前,我国针对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已经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但是由于我国实行此种教学制度的时间较晚,教师和学校对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时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未改变,学校、企业、国家之间的联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操作中以导师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传授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过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它不仅是生产和教学的深度结合,更是教育与其他领域跨界形成的产物。现代学徒制根据目前市场对工作者的需求为导向,在中职学校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校企的紧密联合,形成双导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1]。

(一)国际现状

德国实施的双元制与现代学徒制较为相似,它将学校授课与工作培训相联系,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十分相似。在1980年前后,世界各国纷纷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国际学徒制有三个相同点:第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二,政府大力支持,并设立监管机制;第三,建立了法律保障,每个国家针对学徒制制定了不同的法律[2]。

(二)国内现状

我国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在职业学校实验现代学徒制的观念,并在2013年发布了相关文件,表明了国家大力支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态度,促进学校努力探索,争取形成系统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目前,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都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这种学徒制度在国外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制,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应用的范围也十分有限。现代学徒制更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并且主要针对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分配,教育属性更为强烈。这种教学模式受到职业教育学校和教师广泛关注。

二、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经历了多次试点后,于2019年5月正式推广实行。在试点的过程中,中职学校的各个专业都围绕着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调整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实践和企业实习等多种校企合作活动,实现了课堂与企业的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综合型的人才。现代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就业,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经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实践能力,而且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更容易在企业中获得晋升机会。现代学徒制也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人才,使企业进行长远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教师在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对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如果教师没有明确、深入地了解这一教学模式,必然会在实践时出现问题和偏差。

三、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尚存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时没有合理的科学制度,增加了制度的随意性,实施起来也较为困难;并且,学校和企业在建设时没有制定具体的方案,导致预算超出,延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的学习内容是无效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导致现代学徒制推进缓慢;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企业活动资金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以下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学校缺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动

现代学徒制主要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问题。但是在目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有部分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互动性不强,主要由于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知如何入手,造成企业用人标准与学生条件素质不符合的情况。并且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具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减少企业在员工培养方面耗费的时间和金钱,使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收益。但是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过多的实践机会,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面对这种情形,学校应该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实现在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加强与企业之间进行紧密互动,使学生在社会中和校园里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吸引力[3]。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学徒制的理念不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实践机会。但是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理念相违背。尤其在中职学校中,部分教师仍然在课堂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仅注重教学的形式化,学生不能良好地运用课堂内容进行实践。而且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阻碍其未来的发展进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转变自身的观念,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不能在目前的教学中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在课堂中。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向企业寻求帮助,让企业派出专业人员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意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改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进行授课,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双导师”制度与考评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中要求校企实行“双导师”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培训教师和中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在学校和企业中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和学徒指导两岗位,打造学校与企业间专业的“双导师”团队。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联合授课可起互补作用,中职教师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企业培训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知识,中职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间的交叉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共同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并不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实行,部分企业没有设置培训教师岗位,对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认识较为薄弱。在实行“双导师”制度的学校中,也由于没有确定系统的教师考核机制,导致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教学质量下降,而学校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没有具体的教学标准,由于部分学校教师缺乏实际就职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知识也较为落后。学校和企业对于教师的选拔还处在一个笼统的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和学校可以建立导师选拔的标准,部分学校和企业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任命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素养,使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贯彻落实“双导师”制度,不断完善考评制度,增加中职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沟通[5]。

(四)出现院校热、企业冷的情况

从政府方面来说,国家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虽有,但是不够健全,而且政府的支持力度较低,导致学校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学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企业负责提供资金,比如,学生的实训室由学校划分场地、装修设计,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前期建设较为顺利,但是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不到位,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扶持力度较小,企业没有经济利益,因此不愿意继续投资,也不愿意对实训室进行维修和更新[6]。长此以往,学校实训室的设备更新不及时,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都会滞后,这种情况称为“学校热、企业冷”[7]。

四、结语

目前,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找到错误,并进行总结和思考。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产生的滞后问题,政府、学校、企业、学生都应该明确发展目标,意识到现代学徒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针对现状产生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从不同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导师中职制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V eraW an g
导师榜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