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凤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刘庙小学 安徽 阜阳 236642)
众所周知,在许多小学生的观念中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在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在小学生时间安排占比较大的情况下,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也面临着很大的发展问题。学生不重视语文,语文被边缘化现象比较常见。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僵化”,教师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课堂无法给学生带来惊喜,渐渐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非预设生成的作用,帮助小学语文突破这样的困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我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
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大多仍然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参与度极低,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很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很难把握。重要的是,整个课堂易被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提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己的观点给课堂带来充分的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顺水推舟,再次创设出新问题,或者可以以学生的回答为依据展开新的教学,既找到教学新的突破点,也能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方式形式开展教学。如“同学们对松鼠有什么印象呢?”“你认为大部分人对松鼠的态度是这样的呢?”“如果让你写一篇描述松鼠的文章,你会如何入手?你会写松鼠的哪些方面?”“你认为松鼠身上具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质?又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教师能把握学生对《松鼠》这篇文章理解的难易程度,在学生的发表言论中能融入本节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但正是这些惊喜将语文课堂精彩起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淘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推动下,微课形式已经进入了很多学科的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采用微课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思想的碰撞,引发一系列的思考,教师尽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予以解答。这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为非预设生成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小学语文课堂产生矛盾点创造了机会,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精彩推动。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首先放映《鲁滨逊漂流记》的影片,并对其做出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学生观看影片,在直观形象的影视表现中,学生会激发自己内心中的感情情感,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在最后教师的简单见解发表之后,能激发学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发掘问题,让教师也能接受到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并在学生的独特见解中思考自己的见解,并向学生的见解予以分析和表达。非预设生成能让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的思想也活跃起来,学生与教师的思想碰撞能擦出惊艳的火花。
大多数小学语文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的,包括课堂的导入,授课的进程,题目的设置,作业的布置等等环节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这对教师而言相对压力较好,能把握整体课堂秩序。但是,这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动态反馈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会,能让教师也吸收新的理念,对教师而言,也能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动态反馈中要沉着调整方案,推动课堂的顺利进展,增加课堂的活力。
例如,在学习《京剧趣谈》时,由于这是一节选修课程,一般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教案中,占据着不讲或者简略讲解的地位,若是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表现出对京剧的兴趣以及对《京剧趣谈》希望得到深刻的了解,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虽然面临这一些挑战,但应该是欣慰而骄傲的,教师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沉着应对,可以当面回答,或者发表观点,巧妙的在充分准备后向学生解释,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活力与未预设生成,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小学语文色彩斑斓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式教学,在交流中开展新思路;用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动态反馈中,沉着调整方案等方式发挥未预设生成的作用,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