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2021-11-22 12:57:48罗兰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胜任院校评价

文/罗兰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在校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最后落脚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教师胜任力应该具有教师职业特征,相应地有更具体的定义。我国学者邢强等撰文[1]提出,教师胜任力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他们进一步指出,这些素质与教学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曾晓东[2]认为教师胜任力有三层能力,即教师了解能力、实践能力、信仰能力,这三者结合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业绩。

一、胜任力模型

我国学者薛琴等[3]2008年撰文指出胜任力模型是指一系列不同胜任特征要素的组合,这些胜任力要素可以具体为一组可测量,或者可以观测到的行为、技能,并指出这些胜任力要素是完成项目绩效的关键;胜任力模型的运用常常被各个领域汲取,用于评优评先或者人员选用方面。在理论方面,谈到胜任力模型,一般会提到冰山模型以及洋葱模型;国内外学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构建胜任力模型,普遍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德尔菲法、专家小组讨论等。

二、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是教师胜任力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Muthanje等人[4]采用结构化问卷研究方法对教师胜任特征进行研究,并从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系统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包括:教师专业承诺、纪律、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力等;通过研究提出了二因素模型——教育胜任力以及协作胜任力;除此之外,国外学者Nasra 等人[5]也进行过类似的调研,分别指出了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因素以及方面,只是区分的维度不尽一致。

国外研究者对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当中共同提出的三个方面:高学历(胜任教育教学)、业务全面(善于从教)和发展能力(继续教育方面);与此同时,国内学界也非常关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国内学者一般对教师特质、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人格以及教师评价等角度进行研究,在该领域也出现了大批研究成果[6-8]。

三、教师胜任力

纵观当前已有文献,国内对于胜任力评价的研究,主要从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测评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其一,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内容方面。1.传统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传统的胜任力评价内容一般关注教师的职前经历,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具备哪些能力;理论上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于教师胜任力的范围定义得相对狭窄,不够宽泛。2.现代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当今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内容更加多元,讲究多学科视角下的教师胜任力评价内容界定,评价适用的对象以及评价涉及的范围都比较宽;其理论基础以及实施办法肯定都有别于以往的胜任力评价内容;其二,教师胜任力评价方法方面。以往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无非是两个方面考察:1.教师资格方面,有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具备教师资质;2.就是试讲试教,通过课堂讲授,教学观察以及教学日历、教案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师胜任力的考察。

四、教师胜任力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改革过程中,评价标准受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影响,量化打分的体系明显[9]。无论文科、理科、艺术科目教师都是一种衡量标准,针对老、中、青年教师的胜任力指标区分不够,往往在操作当中难以落实[10]。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分数进行量化评价,往往使得教师功利,限制了教师的创新创造,偏离了教育初心[11]。教师胜任力评价受到管理方面的制约,现阶段的研究还是在于教师胜任力现状的探讨、影响因素的归纳、理论模型的建构等起步阶段;一般局限于经验总结和以调研为主的实证研究;研究重点往往限定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师德规范、专业发展几个方面。研究的角度一般是教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大多数的研究不能深入教师胜任力的深层学理并进行探讨分析,仅停留在经验性的总结层面。

基于以上文献资料分析,对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多,涉及的面也较广,主要研究领域在于:教师胜任力现状的探讨、理论模型的建构、影响因素的归纳等,一般以经验的总结为主,也有部分实证研究;总结分析主要是概括优秀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等方面;研究重点分布在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发展几个方面;研究角度包括自评、他评、教师资质等方面。

五、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服务经济社会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活动中,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行为特征;这种能力特征通过优质绩效以及一般绩效进行区分;还应当区分个人以及集体层面;我国学者近年来对于这个领域的问题多有探讨,他们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尝试构建了高效的教师胜任力模型,比如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其研究角度是从个性心理品质出发的,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应该由五个方面构成:创新能力、人际理解力、思维能力、责任心、关系建立。除此之外,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细致的定量研究,并进一步指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人格素质是构成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关键维度。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简洁性、操作性、实用性三个方面。

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研究领域的展望:其一,研究对象方面。各类院校(文、理、医、工等)以及不同地域的本科院校需要统筹兼顾;另外地方本科院校既有侧重科研,也有注重教学的,所以与高校的地位应该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根据办学主体还有公立与民办的地方本科院校,研究对象的特征也不尽一致;其二,研究方法方面。就目前文献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的难度更大,因此定量研究较少;建议结合定性以及定量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汲取管理学、哲学、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精华,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其三,研究成果运用方面,因为前期研究成果还不够深入,实践性方面还有待商榷,能够真正运用实践,指导高校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甄选以及评定的成果不够;面临日新月异的周边发展情况,相关问题的研究还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提出新思路。

六、结语

目前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很少聚焦创新创业这一大趋势的要求,更难于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其在大学当中的定位以及管理都是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实际问题,如何回归地方本科院校的初心以及基本办学宗旨、理念,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准确定位,聚焦教师胜任力是学界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胜任院校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