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芙蓉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五小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能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和其他行为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包括了评价的语言、手势、眼神、微笑等动作,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应该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价用语作为有效评价。当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评价用语也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使用有效评价,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传授技能,而在于鼓舞激励学生。”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海上的强风,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开启心智。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常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的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自由空间中和教师进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在课堂上能够点燃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到满足和成功,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探索课本中的知识。[1]
比如,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让小刚回答问题,但是他读书读的很不通畅,有的地方丢字、有的错字、有的多字,既不通顺也没有感情,很多同学都窃窃私语,偷偷的嘲笑他,面对这样的情景,为了保护小刚的自尊,打破这样尴尬的局面,我说:小刚,你很有勇气,我非常高兴能听到你的朗读,但是有几个地方,再细心注意些就更好了,我一点一点的指出他的错误,并且,问他愿不愿意再读一遍。小方在我的鼓励下又重新读了一遍,在这一次的朗读中他的错字、漏字情况好多了。接着我又对他的这次朗读进行了鼓励,我夸赞他朗读的进步很大,声音很洪亮,全班同学都听得很清楚,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小刚开心的笑了。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有声的语言激励很重要,但是适当的体态语言对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当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时,语文教师是一定要做到多点头、多微笑、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学生,多说“老师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通过这样的体态语言,能够传达给学生一些正能量的信息,教师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拍拍肩膀,摸摸头,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是来自于教师的一份关爱和尊重,是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这种亲和力,和“润物细无声”的有效评价,更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心灵上的互动,这比口头上的激励起到的作用更大。合理的体态语言运用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候的感情投入,也是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互动,这能够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
比如,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小丽在回答一个阅读问题的时候,逻辑清晰,表达的思路很独特,而且抓住了非常重要的形容词、关键句,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非常棒!”,我相信这比单纯的说“非常棒”,更能让学生受到鼓励,更能表现我对他的欣赏和鼓舞。由此可以看出,有效评价不仅只限于声音,还有一些无声的鼓励也非常具有魅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我相信有效的评价,不单单是教师做出大行为,让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也很重要。语文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初不的尝试评价。比如,对发言声音洪亮、语句流利的同学给予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慢慢的,学生就会学会这样的评价模式,掌握评价的方法。语文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组间竞赛、合作学习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开发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发言。[3]
比如,在课堂的教学中,我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课前,我经常会从网上搜集有关教材内容的图片、视频、动画制成课件,在课上让同学们观看。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教学情景,随机找同学上去讲课,这样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好胜心,也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大家积极的给每位小主持人纠错,而且还能找出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起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大纲里,倡导教师在新理念推动下,也要积极的革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使其更加人性化、民主化,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