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优
(湖南省娄底市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湖南 娄底 417000)
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指的是在学生生活以及工作的过程当中,除了应当具备专业的技能之外,同时也是人们在工作以及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是针对技术学习以及岗位变化相对应的综合素养以及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拓展核心能力、延伸核心能力以及基础核心能力。
2.1 企业生存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产品之外,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企业想要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竞争的员工队伍,应当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吸纳,因此学生是否具备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个人就业而言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2.2 个人价值实现保障。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之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慢慢来临,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倾向录用一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缺乏这一类技术性人才常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因此存在人才利用不合理这一情况。这也导致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不能够吸引用人单位进行录取,这两者之间的重合度并不高[1]。就当下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是否录取的重要参考内容。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应当加大对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1 重视力度不足。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将注意力放置于专业科目上,同时也完善专业科目的教学资源,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并不重视,这也导致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教育基础性,对于语文教学的忽视也导致学生缺乏语文理解能力,同时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低,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高效学习[2]。
3.2 教育改革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也推进了中职教学的教育改革。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教育改革能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迎合时代发展趋势。
4.1 改变教师观念。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开展的组织者,在此背景之下,教师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中职院校应当注重对于教师的再教育,使得教师参与学校以及部门的一些培训活动,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沟通和交流,最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也应当运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积极探索以及创新有关语文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将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融合。
4.2 提高课程要求。中职院校的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较差,不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对语文这一门科目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很难提升。在此背景之下,所有学科都应当提升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例如通过严格要求学生在日常沟通的过程中运用普通话,并且规范书面语言,及时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学生以及教师应当加强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以及理解,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模块,并且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最终有效整合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为社会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