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樱
(广西南宁市第十九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徐建顺老先生说过,“别文体,守规矩,重声韵,达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养性,以文化人。”这就是吟诵的目的了。古典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思乡爱国、托物言志、咏史怀古等诗歌主题,讲究平仄、押韵,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古典诗歌吟诵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初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热情。
1.1 吟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学比较枯燥,没有物理、化学学科丰富的科学实验,没有数学学科各种各样的图形符号,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激发学习热情,找不到兴趣点。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的模式,通过把古典诗歌的音乐性和诗歌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2 吟诵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生通过吟诵古典诗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而且还可以宣泄学生的情感。学生通过有感情、有节奏地吟诵,会刺激胸壁的肌肉群变得发达起来,进而增强心肺的呼吸功能;也会把心中烦躁、气愤等不好的负面情绪解除掉,使心情变得平和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1.3 吟诵促进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初中生通过吟诵古典诗歌,可以感悟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我国古代的文化魅力和古人的创作技巧,进而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1 注重吟诵技巧,提高学生吟诵水平。吟诵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注重气、韵、情相结合,其中气占第一位。吟诵时需要拖长音重韵律,更有“一步三叹”之说,所以气息的运用很重要,此起彼伏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蒹葭》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蒹葭》吟诵视频,然后带领学生模仿视频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习古人的模样,一步三叹,“蒹葭苍苍”语速要慢,“霜”重音要长,韵律感要强。通过模仿视频吟诵,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吟诵的要点和技巧。
2.2 采取多种吟诵形式,提高学生吟诵兴趣。对于古典诗歌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只是单独一种吟诵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吟诵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吟诵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常见的吟诵方式有自由吟诵、个体与集体吟诵、自选吟诵、交替吟诵等等,每一种吟诵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2]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先让学生模仿视频进行自由吟诵,并且圈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再统一给学生讲解。等学生们对诗歌内容已经很熟悉了,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吟诵。集体吟诵要求学生要注意协调自己的语速和动作,更能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集体团结意识。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吟诵,体会古人的心态、意境、情感,有助于他们理解诗歌内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 创设吟诵情境,提高学生吟诵水平。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吟诵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吟诵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工具,运用音乐、图画、来创设话剧形式的吟诵情境,让学生慢慢融入到情境当中,可以激发他们对诗歌吟诵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大大提升他们的吟诵水平。[3]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木兰诗》时,教师先讲一下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接下来播放花木兰吟诵的背景音乐,组织全班学生十人一组进行话剧吟诵活动。学生有感情地来吟诵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学生们运用吟诵技巧有感情地完成木兰诗的吟诵,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大大提升了他们吟诵古诗的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以学生为主导。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增强古典诗歌吟诵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吟诵古典诗歌的主动性,进而促进他们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并且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我相信初中语文古典诗歌吟诵教学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更好地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