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1-11-22 12:33:20胡培婷
读与写 2021年21期
关键词:改革农村学校

胡培婷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中学 山东 东营 257000)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农村教育展现勃勃生机,但作为教育改革基础力量、攻坚力量的农村初中教育仍存在着高消耗、低效益的现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我利用假期时间对农村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结合调研情况,就如何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浅显认识:

1.农村教育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提出“教育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背景下,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扶持不断加强、财政投入不断增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因为农村教育本身基础薄弱,在新课改过程中仍然涌现出现代化程度不够、高效化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1.1 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首先是在教育硬件设施上,虽然随着国家教育经费不断投入,农村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教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必需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形成声、色、行、意全方位的教学氛围,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在师资等教学软件上,因为是在农村,教育环境的缺陷阻碍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选择意向,造成了教师数量不够、能力不强的问题,许多学校片面追求教师数量,降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造成了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教师只能边学边教,难以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严重阻碍了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实效性不强。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停留在“填鸭式”、“灌溉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参与性不强,尤其是部分教师搞题海战术,过度压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对教学的厌倦心理,严重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

1.3 教学观念偏差,对教育重视程度不足。首先是有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以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既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又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动实施;其次是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不重视学习过程,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与拓展;再次是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学习压力较大,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信心和热情。

2.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在此次调研中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改革不深入、改革理念认识不清,物质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是阻碍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因此,要使农村教育真正实现改革,关键在于教学环境的创建、教学内容的革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现在,我主要从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2.1 集合各层面力量,对农村教育加以扶持。教育从来不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他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力量给予扶持和帮助,首先是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是资金扶持力度,要率先帮助农村学校完善教学硬件,丰富教学资源;其次是城市学校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助,要加强与农村学校的交流,为他们带去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建设成为符合新课改标准的现代化学校;再次是社会各团体组织要为农村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设书店、图书馆等符合学生成长的公共场所,共同创造适应学生需求的外部环境。

2.2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工资待遇,以高保障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学校,进一步壮大农村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杜绝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其次是抓住一切机会让现有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多让他们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学习活动,真正让教师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苦练内功,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3 提高教学重视程度,革新教学观念。首先是学校方面要彻底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观念,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学校教育与素质教育发展模式的交汇接轨,真正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家长方面要彻底摒弃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传统的“棍棒”管理方式,改为民主、交流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其次是学生自身要彻底摒弃“读书无用论”的错误理念,必须坚定学习信心,充分认识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走向更高、更广阔空间的主要途径,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4 丰富教学内涵,延伸教学空间。播种在课堂、成长在课外是素质教育的典型特征,因此必须做好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充分利用农村这个大课堂,将农村当做一本资源丰富的藏书,从日常生活中的谚语、俗语,到民间的习俗文化,都作为学习的东西,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保障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体来说,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农村初中教育改革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将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必须要做好长期的战斗准备,需要常抓不懈的努力,只有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才能坚定信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农村学生的淳朴使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教育改革的新方法,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思维模式处于前期成长阶段,更易于形成全新的学习观念,因此农村初中教学改革前景一片光明。道路是崎岖的、前途是光明的,必须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实现农村初中教育的全面改革。

猜你喜欢
改革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改革创新(二)
奇妙学校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