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锦钊,方晓婷,梁育锋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点教育环节,专业课程教学同样是高等院校的重点教育环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可以在无形中完成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就地方高等院校而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率,不仅可以提高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等提供重要助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层面均取得了阶段性发展,在提升高等院校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推动毕业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教学模式日新月异的同时,由于发展迅猛而出现的部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顶层认知不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教辅各个部门之间合作性较差,缺少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必备的引路人。不仅如此,由于教辅各个部门的整体协同性不足,很多地方高等院校在缺少正确引导或者过度引导的两种极端形式下运行,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产生了巨大阻力[1]。首先,部分地方院校在缺少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得到标准化的教育资源支持,而且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也没有实现共享。因此,高等院校通常会在学生就业之前的一周或者两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创新思维与创业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况且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缺少针对性与实践性,因此学生的职业教育开展也缺少实践意义。其次,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在过度引导的情况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时占据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导致各个专业课程被严重压缩,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学习全部的专业知识,各个专业教师不得不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即便如此,创新创业教育还是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2]。
很多地方高等院校都会受到教学体系不健全的困扰,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难点之一。由于学分评价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过于简单,规范化、系统化偏低,教学形式也相对单一,辅助类教学课程也不足,而且与专业课程教育契合度有限,导致学生整体投入率偏低。结合人才培养原则,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时,教师应该将职业素养与专业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但是,目前由于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环节[3]。而课程设计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此环节中存在问题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工作开展困难。这样的困难不仅体现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中,而且体现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专业课程教学的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通常以部分实践性知识、通识性知识为主,因此在教学环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很多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人员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目前地方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停滞不前,地方经济发展也受此影响[4]。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年限较短,因此与之相关的专业型人才较少,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为专业课程时,多数高等院校都存在专业型人才缺失的问题。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点并不抽象、复杂,相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学习,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都停留在理论输出层面,对于相关专业的政策方针、市场实情、企业情况、区域环境以及行业发展等必要信息缺少了解,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不仅原本简单的教育内容的优势无法施展出来,而且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天差地别,学生所学的创业知识无法合理应用到实践创业过程中,一度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导致地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与针对性严重不足。高等院校的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科学性、重要性认知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再加上专业教师严重缺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没有凸显出来,形式教育问题严重[5]。
为解决以往创业教育中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为各个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做好表率工作,为地方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一来,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就可以实现共享。地方学院教学资源共享具有以下优势。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而同一地区、同一学段的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可以使多个高等院校共用同一个教育体系,而同一个教育体系同样可以适用于多个高等院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所有高等院校[6]。这样一来,地区内全体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就可以合理进行划分,分别行动起来进行实地调研、互联网投票、校内调查、企业走访等,为地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必要助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以往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缺失的问题,而且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更加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门除了为校方提供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政策支持外,还要统一教育部门上下意见,明确开展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育人员上下一心,共同开创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7]。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意义在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创业型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具备以上3 种创业成功必备的专业素质。套用一句成功学名言:“具备成功能力的人未必会取得成功,而缺少创新意识与成功经验的人根本无法独立走向成功。”而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效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具备成功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校学生必备的素质。高校学生正处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会面临人生第一次就业、创业选择,因此在此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只有在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与教育,才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激发与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高等院校教育人员不断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优化,以此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8]。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能力与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业活动。而目前由于创新创业发展时间过短,相关专业教育人才严重缺失。高等院校应积极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开展合作,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由合作企业为校方提供专业性指导,使创新创业教育环节可以拥有更先进的教学资源与实践经验,作为回报,地方高等院校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进入企业实习。与其他外部招聘人员相比,专业对口且具有职业素养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企业的岗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优势,同时也可以为合作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学生通过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将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加扎实,而且学生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企业虽然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实践数据以及实训机会,但是缺少必要的教育经验与教育能力,高等院校需要引进合作企业的骨干成员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培训,再由高校具备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升级,并将其融入教育环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地方高等院校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三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要通过提升创业教育协同性,深度优化教育环节;优化课程设计环节,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培养相关专业教师等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地方高等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和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