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四川省游泳运动员包某,女,22岁,国家级健将。于2017年接触抗阻力训练,随后频频出现腰痛的症状,队医对其进行传统针灸、超声波等仪器放松暂缓症状后,运动员持续进行高强度训练及比赛。最终在2019年8月训练过程当中出现骶骨麻木的症状,经国家体育总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X线片测量显示为腰椎前凸Cobb角19°,定义为腰椎曲线变直,锥体退行性病变。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量数据,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原始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等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前后评估数据对比,为该文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1.2.3 测试法
主要采用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根据运动员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判断运动员接受治疗后,运动模式进展效果的变化。
1.2.4 影像学资料测量法
在X线侧位片上用SpinopelvicBalance软件测量前凸角度。该文参照冯晓龙等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Cobb角)形态学相关参数进行判断。测量时取头端在L1锥体上终板切线和尾端S1锥体上终板切线得出夹角度数。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被定义为对损伤、疾病、残疾及其他与健康相关因素造成的身体障碍、运动障碍以疼痛进行评估、鉴定、治疗和预防,属于康复医学领域。它涵盖了创伤护理、心肺干预、预防干预、患者/客户教育很多方面的内容。在美国,经过不断的发展,物理治疗师已经职业化,是由经过认证的物理治疗师及助手(Athletic therapist,AT)通过检查、评价、诊断和物理干预对残障和损伤进行矫正,提升灵活性、机能能力、生活质量和运动潜力的健康护理职业。
物理治疗与传统骨科康复的区别如下。
第一,骨科医院、体育医院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灸、推拿、正骨、药物敷贴等中医传统手段。针对骨科疾病反复发作、日趋加重的特点,格林尼思运动康体中心主要采用现代康复技术,主攻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含徒手技术、物理因子、运动康复训练)。
第二,骨科医院、体育医院目前主要是根据病患症状进行诊疗。格林尼思运动康体中心从病史、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着手,以评估为基础(含体态、关节灵活度/稳定性、神经控制、步态等),以全身整体观为思路,进行痛症及运动表现干预。
运动员每周进行2次物理治疗,治疗部位为全身整体处理。治疗师会通过实际情况为运动员选择不同的干预手段。治疗期间会用到以下几种基本手段。FM筋膜手法是通过传统松解手法改良,涵盖了美式整脊、腹诊手法。经过科学编排,高效对人体筋膜进行松解,包括局部筋膜和整体筋膜调节,达到促进患者局部张力松解,从而修复受损机体的作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是由Brian Mulligan先生经过40年的临床经验整合独创的一种新的手法治疗技术,主要解决患者关节发生微小的错位而导致动作受限和疼痛问题。通过手法关节松动术后,患者能达到过程无痛楚感的功能性活动。这种手法不同于其他关节松动术只单纯针对关节做松动,Mulligan手法除了松动并调整关节位置外,可同时达到软组织松解的效果。PNF神经松动术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和纠正拮抗肌的不平衡。它强调的是多关节、稳定性、神经募集控制能力,通过治疗师语言口令、视觉引导完成多关节复合式运动,不断重复性刺激肌肉记忆,目的是让平衡失调的患者达到神经募集控制关节运动的作用。MET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是一种利用肌肉自身能量进行干预的手法治疗技术。它使用轻柔的等长收缩,通过自发抑制或交互抑制,放松并拉长肌肉。与全凭治疗师的被动静态肌肉拉伸相比,MET是一种需要患者主动参与的主动治疗技术。DNS(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是由布拉格学派Pavel Kolar教授发明的一套基于神经发育系统的评估和重塑运动系统功能的康复方式。它的评估是帮患者找到异常的动作模式以后会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教育。这种纠正性训练会让身体中从未被激活的肌肉得到有效的激活,这是利用神经发育学原理来评估和重塑运动系统功能,从而改善人体出现的功能障碍。
治疗期间,物理治疗师建议运动员停止体能教练安排的体能训练,原因是往常的体能训练负荷较大,不利于运动员康复期间的恢复进展。此外,为了防止运动员在治疗期间体能呈直线下降,通过与主教练及体能教练、物理治疗师三方商议决定,由成都格林尼思康体复建中心全权负责运动员治疗期间的康复体能训练。在运动康复师监督并指导运动员完成康复体能训练的其余时间,则需要运动员自觉完成康复性训练,如泡沫轴放松、呼吸肌激活、腰椎曲度改善等。泡沫轴放松,是一种便捷式、经济式的自我放松法,可通过肢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产生热能,从而达到梳理筋膜,降低张力的效果。呼吸肌训练也叫腹式呼吸,主要目的是激活膈肌、腹外斜肌、盆底肌,配合呼吸的参与,鼻腔吸气时,膈肌下降,胸腔、腹腔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呼气时,膈肌上升,胸腔下降,腹腔向内收缩。其目的是建立核心稳定,建立腹压,提高脊柱刚性。腰椎伸展训练目的是改善腰椎前凸曲度。动作要领:俯卧双手前臂与上臂重叠,掌心向下与肩同宽,伸展时,颈椎到腰椎排列顺序保持中立位,手臂放松,伸展至轻微挤压感即可。期间康复训练实施策略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周,主要以松解全身筋膜为主,增加关节活动度,激活膈肌、盆底肌,配合呼吸练习,学会建立腹腔内压,提高脊柱刚性。第二周,加强呼吸肌练习的同时,以脊柱伸展训练为改善脊柱前凸曲线的重要训练。其次采用无负重进行推、拉、蹲的动作模式训练。第三周,提高呼吸肌练习的动作难度,进一步改善脊柱曲线,根据运动员恢复情况采用渐进性训练模式增大训练负荷。第四周,能够在无疼痛感的情况下模拟完成正常训练负荷,如奥林匹克举重及推、拉、蹲抗阻力训练。治疗团队会在运动员治疗进展逐渐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医学影像观察及功能性运动模式评估结果,决定其4周后是否可以参与正常体能训练。
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会导致腰椎排序改变,进而影响腰椎附近的肌肉、筋膜及神经等组织。主要症状有下腰部慢性疼痛,周围肌肉张力过高、僵硬,一侧或两侧的腰部会有明显的酸胀感,严重者则会影响功能活动,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腰椎在静态下维持正常前凸曲度是人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常活动的关键因素。《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在第九章“中轴骨骼;骨学与关节学”中曾阐述腰椎在矢状面正常曲度为45°。但确切的曲度在医学上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曲度并不会一成不变,也受年龄、体重、病理性损失、不良体态的影响。4周后医学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运动员腰椎前凸Cobb角为40°,与治疗前相比腰椎曲度有了明显改善,且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后,关节排列顺序正确,关节压力减少,腰部疼痛也自然会随之减少。通过各方面评定,运动员可以开始正常负荷训练,但复建计划仍需进行。
通过4周的物理治疗及针对性康复训练,运动员腰椎前凸角度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下腰部疼痛感及受抑制的运动模式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可参与正常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由此证明物理治疗及运动康复的实施效果是可行的。
在当代运动科学高速发展下,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运动队除了专注发展运动成绩以外,一定要对运动员后勤保障引起重视,配备物理治疗师和运动康复师是保障运动成绩的必要前提,这样可以更好地制订科学、有效的方案进行干预和处理。只有避免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教练员才能更好地去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