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清 焦现伟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摆上日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这不仅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足协、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随后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些文件的发布都说明国家蓄志向足球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迈进。但是,目前我国存在足球人口基数和学生身体机能水平不高的现象,尤其是幼儿群体在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参与及具体体育项目的指引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教育部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继而通过《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由此可见,我国从国家层面为足球和幼儿发展定调,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同时也说明我国幼儿足球的发展仍存在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需要更新传统的幼儿足球教育理念,拓展我国幼儿足球教育研究视野,让幼儿足球教育发挥更多的育人作用,让幼儿在足球活动中更健康的发展,协同其他领域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世纪80年代,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提高了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比重,给幼儿提供参与运动的机会,使学前教育更为完善[1]。但在实际的幼儿体育教学中,仍侧重知识教育。20世纪90年代,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对儿童进行体育教育,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儿童拥有健康的体格和充沛的精力。但幼儿园体育课程往往只针对知识技能培训,教师主导学前体育教学,通过集体活动,使用统一课程、目标、评价标准,忽视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与兴趣培养,导致教育目标固化,也轻视了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21世纪初,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加重视健康与快乐,健康快乐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深受教师、家长与幼儿的欢迎。但健康快乐教育理念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过于偏重学前体育教育的文娱性,对健康的定义过于宽泛,对学前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频次和强度没有进行科学设计,无法满足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需求。生活化教育理念是20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紧缺背景下的产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体育教育理念。由于国内幼儿教育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城乡差异较大,以及受现实社会观的影响,这一理念在现在仍有很大的影响力与使用价值。但这一理念的弊端也比较显著,比如儿童的体育活动都是由儿童自己支配,欠缺管理与指导,运动负荷无法掌握,容易导致学前阶段幼儿运动能力发展出现层次化的现象,以至于幼儿不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0世纪70-80年代,个性化教育理念、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和游戏化教育理念是国外学前体育教育的重要教育理念,一直影响至今。个性化教育理念认为幼儿对事物充满好奇,对探索认知有强烈动机,可以独立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中心,重视其需求与兴趣,激发其运动兴趣,使其获取相关运动知识,同时尊重儿童间的差异性,不使用相同的标准对待不同个体,课程中也不对幼儿进行过多的干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注重幼儿体育的环境,倡导户外运动,认为儿童每日需要在室外进行一定时长的活动,自然条件有助于幼儿自身的成长,可以让儿童学会应对不同的环境空间,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使儿童贴近自然,释放天性[2]。游戏化教育理念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使儿童身心愉快,促进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感。但是游戏化教学有显著的弊端,由于游戏化体育教学往往是重复、缺乏挑战性的,不能对幼儿的认知成长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幼儿在游戏化体育教学中缺少坚韧心,同教师沟通少。此外,体育游戏形式逐渐向规则化、组织化、结构化的方向转变。20世纪90年代,认知科学的不断进步,促使整体性体育教育理念产生。整体性体育教育理念认为幼儿体育教育应整合本领域与其他教育领域内容,强调教育内容不仅要与体育和健康发展关联,还应与其他因素密切联系,使幼儿实现全面且均衡的发展[3]。进入21世纪后,高质量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高质量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育的品质和效用,强调通过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来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与自信心,不仅让幼儿学到运动技能,还要让幼儿能将运动技能应用到不同的体育场景中,同时提升幼儿对身体的理解,使幼儿懂得如何选择适宜自身的运动项目[4]。
国内外学前体育教育理念皆是特定时期符合各自国情并对幼儿体育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产物。教育理念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教育理念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育理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在构建幼儿体育理念的过程中,应思量理念的适用性,吸取国内外幼儿体育教育理念的精华,为我国幼儿足球教育实践提供新思路。
幼儿足球教育理念目前尚没有具体的定论。笔者认为,幼儿足球教育理念是对“幼儿足球教育是什么”和“幼儿足球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的基础性认知,是人们在某一历史时期对幼儿足球教育价值追求、实践导向与思维格局的理性认识所构建的理念体系。它是幼儿足球教育创新认知和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下从内容规定和功能特征等方面对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解释和把握。
所谓现实指向,也称实践导向、现实意旨,这里指人们在认识和进行幼儿足球教育时要以“幼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开展幼儿足球教育理论调研,还是推动幼儿足球教育的实践发展,都要将重点放在应对和解决幼儿成长的现实问题上,并积极把握与践行足球教育在幼儿时期的根本任务。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理性认知方式,是以各种思维要素为基础,按特定方式和顺序组合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模式。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通过对幼儿足球教育的研究模式与实践形式的科学调研,探索出人们认知和发展幼儿足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在思维规律,以此指导幼儿足球教育的实践活动。
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所包含的价值追求、价值原则,是足球项目发展中价值论在幼儿时期的价值追求,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开展幼儿足球教育时,赋予幼儿足球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理性追求。这种理性追求不仅是幼儿足球教育在现实目标意义上要实现的任务要求,更是幼儿足球教育在新时代所承载和代表的精神意旨与价值规范。
所谓本质,即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性质。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本质是解释“幼儿足球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对“幼儿足球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追问[5],不仅着眼于幼儿足球教育的现实,更注重幼儿足球教育的理想形式,是对幼儿足球教育本身“是其所是”和“将其所是”的二元论解答,是比幼儿足球教育性质研究更全面、更向前、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幼儿足球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和不断发展的,幼儿足球教育理念是动态和多样变化的,是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的综合。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作为认知和开展幼儿足球教育活动的基本观念,包含着“幼儿足球教育是什么”和“幼儿足球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的基本回答,具有思维性、实际性、原则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成长性教育理念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客观事件能够逐渐提升自我认知,提升自身的适应与实践能力,促进自我的综合成长;它具有发展阶段性的特点,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由若干个连续阶段组成的成长过程,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和特征[6]。就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来说,幼儿阶段是人格启蒙的起始期,足球运动首要发挥其教育价值,有教育意义导向。作为一种成长性教育理念,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促进了幼儿的机体机能发展,激发了幼儿参与足球项目的兴趣,幼儿足球教育将影响幼儿的一生。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的构建可用GSICE来表示。其中,G代表游戏(Game),S代表科学(Science),I代表个体(Individual),C代表贡献(Contribution),E代表环境(Environment)。
由于幼儿具有自身阶段的年龄特征,对各种运动技能的认知处于泛化阶段,因此幼儿时期学习专业足球技术是不实际的。而将足球游戏作为一种符合幼儿成长的学习手段,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对幼儿智力发育、意志品质、社交能力、拼搏精神、团队合作、人格塑造和学业成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本质上讲,游戏也是一项自由活动,是幼儿自主和自我指导的运动。幼儿与足球互动,产生运球、抢球、护球的兴趣,体验足球多样动作带来的形体美和律动美,自发接纳游戏规则的管束,从而形成足球运动的爱好,养成足球运动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足球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幼儿而言,游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体育教育一直被忽视,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转变。生活化教育理念将许多非科学化的体育运动融入学前体育的教育活动中,学前体育教育的时间、负荷强度和频次在实践中无法得到保障。幼儿阶段作为足球教育的启蒙和基础期,应在时间、负荷强度和频次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国家幼儿课程标准和幼儿教学指导方针,明确考查评估的指标体系,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幼儿身体发育状态的动态监管,确保幼儿足球教育质量的长久性。
我国幼儿体育活动通常被安排为集体开展,根据统一要求教授相同的素材,而常常仅有少数幼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并展示所学运动技能,这种体育活动方式忽视了幼儿的认知、态度和运动能力方面的不同成长状况。因此,在制定幼儿足球活动时,教师需尽量思索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个性特点,关心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主动性和进取心,让幼儿初步了解足球运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激励幼儿思索足球运动。在锻炼中进行身体反应的交流,发挥幼儿在足球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幼儿在足球活动中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开发独特的足球风格和球队作风。
足球运动的贡献不只有身体机能、运动机能、规则意识层面,还有智力开发层面和社会适应层面,实现“以球健身、以球促德、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足球发展理念。幼儿足球教育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整合足球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成分,促进幼儿在其他领域的成长,发挥足球运动的多方位作用,这不仅是幼儿足球教育的价值,也是幼儿足球教育的贡献,而且符合足球运动促进幼儿成长的规律。同时,足球运动有利于转变我国幼儿重智轻体、重文轻武的近况,使幼儿体质、机体运动水平和肥胖状况得到改善,让幼儿获得综合性成长。幼儿足球发展与其他领域教育的关联,势必冲破人们对体育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偏见,改变仅有青少年与成年人参加足球运动的现状。
纵观历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幼儿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幼儿成长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里主要指幼儿的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足球氛围。家庭足球是通过家庭成员多人参与来实现的,对足球教育有启蒙性和成长性的作用,也影响着家人与幼儿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可以补充幼儿园培育员难以完成的部分教学任务。社区足球通过愉快、自然、轻松的氛围来培养幼儿的足球意识和社会性意识。社区足球文化、场地、器械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可以给幼儿足球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虽然家庭足球、社区足球和幼儿园足球属于不同的足球教育形式,但它们具有影响互补性、特征交互性和目标同一性的特点。三种足球教育形式在时间上的承接,让幼儿在幼儿园、在家、在社区都有条件进行足球活动,扩展了幼儿足球教育的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幼儿足球氛围,提升了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在幼儿足球成长性教育理念和基本精神追求框架下,从根本上解释“幼儿足球教育是什么”“幼儿足球教育应该是什么样”两个问题,拓宽了我国幼儿足球教育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幼儿足球理论内容,提供了幼儿足球实践新思路,为新时代幼儿足球教育工作提供思维旨趣和精神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