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锋
(广东省河源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随着如今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与文化传承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古人的说话习惯与文化内涵,因此,文言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与现代学生所接触的内容相差甚远,难度较大,文言学习过程往往较为复杂;加上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仅仅背诵原文和译文,对文言文的了解较为死板,不利于文言文的文化传播。因此,只有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文言文的课堂,才能够真正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生动化,促进学生对文言文课程的理解,起到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眼界的作用。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篇文章中,由于作者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在词汇用法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并且,在文中展现了古代的教学方式以及当时的政治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也是一篇适用于情境教学法的文章,本文主要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进行情景教学法的相关阐述,体现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1.1 情境教学法的含义。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或者其他教学内容与现实场景、语言进行结合,从而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融入情境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给予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习记忆,激发个人的情感体验,挖掘知识内核。究其根本,情境教学法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向现实贴近,让学生可以真正领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个人的思考,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中内容以对话为主,适用于情境构建,通过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更加生动。
1.2 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在情境教学中知识与现实的相互转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知识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实际可感知的事物,提高学习热情,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入,提高知识水平。另外,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立体化,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理解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人知识体系。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课堂教学上采取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文中孔子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差异体现地更加明显,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弟子们回答内容的侧重点,对文章所传达的含义有所体会。
1.3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践方式。由于情境教学法是对课本知识的转化,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要同时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将知识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也要自然地融入课本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下既能够活跃个人情感,也能够加强知识的吸收,取得更加明显的学习效果。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情境、多媒体教学方式、情景剧改编、知识竞赛、想象情境等各种手段,通过情景排练、视频展示、讨论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到文言文所具有的魅力,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2.1 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文言文作为一种流传已久的一种语言体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学生会更多地觉得枯燥与乏味。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果仅仅依赖学生死记硬背,并不能使他们真正了解到文章背后的真正意义,对孔子的思想体会不深,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到其中的内涵与意义,让学生逐渐进入到文言文的世界中,去探寻当时孔子对国家政治的理解,对学生的期待等。而不同的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不同,学生也能够在其它文字中想象作者所感受到的诗情画意与家国情怀,这种情感的融入可以降低学生个人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真正去与古人交流,了解古代人物的所思所想。这种情景融入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具有文言氛围的学习场景,提高个人的主动性,对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升与古代文化知识的传递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今学校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创建的情境教学活动质量不高,在实践时相对形式化,没有真正体现情境教学的操作意义。一般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2.1 过多依赖过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传统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负责将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并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课堂学习、背诵、复习中去理解文言文。这种教学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形式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失去自我参与的兴趣。如果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课堂上更多强调反复背诵,要求学生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笔记的书写,例如翻译、词句解释等。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考不足,对这篇与孔子思想息息相关的文字理解也会停留在繁琐、枯燥的层面上,无法真正感知其背后的深刻思想与文化意义,文言文读背是必须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不是要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去背,值得我们去商榷,情境式教学可让学生在掌握字词和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效果更好。
2.2.2 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不够生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要求较高,对教师的文言文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文言文与情境教学法都具有深入的了解,否则会出现情境活动安排较为表面、教学效果有限的情况。文言文与情境教学法的高要求使许多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不够自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课上,教师采取的情境模式如果较为普通,则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佳。形式的枯燥也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热烈,教学效果不良。
2.2.3 情境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境教学法对情境的要求较为严格,不能与实际相脱节。既要符合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也要符合文章本身涵盖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文言文教学引入时,教师应选择学生较为了解或者乐于接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从师生讨论交流、孔子生平等相关话题入手,让学生的思路进入到文言文情境中,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需要从文言文本身入手,如果选择的内容与文言文脱离,则缺乏了实际的教学意义。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情境设计都要与文言文的内容相关,围绕其内涵展开,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知识体系。
2.3 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3.1 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合理地补充,理解场景。由于古代文人在进行记事、写景的描写时追求语言精练,所使用的文字内容有限,留白较多,但是又与文章本身的含义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相应的文字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与想象。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句、文章整体等含义,能够进行恰到好处的情境转换。有了足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教师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良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例如在进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时,由于通篇主要以对话形式进行叙述,教师应当对对话以外的实际场景进行补充。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的对话展现孔子的思想观念,展现师生之间讨论的和谐氛围。他们对话的内容、对话时的态度与动作、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教师都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学生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对话场景,对文章存在的深层信息进行挖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去感受文章背后所传达的内涵。
2.3.2 设计情景剧练习方式,分配角色开展教学活动。生动的教学课堂应当包含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文言文学习的讨论中来,让学生主动去接触文言文阅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文言文理解上更加深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情景剧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习参与进来,在编排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文言文适用的教学方式不同,上文中提到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篇文言就相对适合于这种情景剧的编排,由于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班级同学可以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内分配相应的角色,按照文言文中的场景进行练习。在情景剧编排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含义进行反复揣摩,可以将孔子思想内涵转化为更为白话的叙述形式。孔子在几位学生回答后的不同反应也是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够将这些生动地表演出来,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3.3 将文言文朗诵与音乐结合,烘托阅读氛围。在目前的文言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具有感情或者表达到位的朗诵视频,加上音乐的配合,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中。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朗诵者的声音加成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感染力的,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够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对文章内容有所好奇,加强个人的学习兴趣,将个人带入到想象的场景中,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文言文对于目前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采取恰当的情境教学形式可以加强文言文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文言文留白内容的补充、情景剧活动、朗诵等方式感染学生有着显著的影响,对学生文言文的理解有促进作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