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永福 541805)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增大与要求的增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引入兴趣小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逐步成长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但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纯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就是借助具有教学认知活动的实施以及通过激励与评估的方式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实现情感与个性的健全化。其理论基础包括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以及赫尔巴特的兴趣理论[2]。上述理论都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具有清晰认知,阐述了兴趣构建的重要性。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以上理论获得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传统固有的教学关系进行了优化与变革。
2.1 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方式。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有效激发人体内部潜能与动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成为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许多的教学经验都从侧面佐证了以兴趣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学生个性与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善,让学生现场志趣,得到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些同学对管理的兴趣较为浓厚,有些同学又更喜欢旅游服务,因此这就非常有必要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其更加细化与专业化。
2.2 明确教学模式实施流程与目标。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实施流程与目标,因此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时,首先就需要明确其流程与目标,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获预设成效。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确学习主题,主题可以来自于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出适当的调整,但是满足专业培养的需要是前提条件;第二个阶段是创建兴趣小组,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定不同的兴趣小组,让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的小组,并对每一个小组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帮助;第三个阶段是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背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形式上的新颖化以及感受上的趣味化;第四个阶段是探究与反思,指的是对参与兴趣小组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探究思考,继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3 进行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思。对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施行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反映出阶段的教学成果,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模式得到优化,更好的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一般具有三个原则,首先就是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参与度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其中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就是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中的评价重点是教学评价;第三点就是过程考核以及结果的考核,其中的评价重点是过程考核。建立多维度的学习效果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继而作出教学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体现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统一。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融合,以引导激励为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有趣的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与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