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红 贾兴华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广饶 257335)
培养专业人才历来都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过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测量与评价工作开展并不能达到预期,难以全面、科学、准确、动态地进行有效评价,进而无法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情况,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相应的测量与评价体系进行科学构建、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把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对应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
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这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以及转型升级提供基础、助力职业教育创新优化的有效路径。而要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则需要做好相应的测量与评价工作,准确、客观反映实际培养情况,进而及时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积极采取合理对策加以改善,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体现在未能形成评价方法的体系化、标准化框架,无法为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与操作指南,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和完善。
2.1 加强数据管理。数据是支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价的基础依据,数据量越多、数据处理水平越高,越能促进测量与评价结果的质量改善,进而为相应的人才培养测量与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能够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这意味着可以对学生的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并以此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保障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在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来,其相关数据便会被记录到学校记录库中,同时利用相应的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帮助人才培养质量测量及评价人员充分掌握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有效评价,支持测量与评价体系的可靠构建。
2.2 构建评价框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框架,是支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开展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人才评价框架应当与人才培养系统相结合,二者共同贯穿于从招生到学生毕业就业的全过程以及全方面,同时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评价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维度、评价方法等产生作用,从而完成评价。职业院校做好信息基础建设工作,从硬件和软件层面打牢根基,构建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与平台,相关人员如教师只需要在信息化平台输入测量的基本数据,便能获取经过处理后的相关数据,甚至能够直接获取某些层面的评价结果。
2.3 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价体系构建的核心所在。但凡评价内容发生些许变化,相应的评价目标、方法、标准等也会随之变化。对职业教育而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四大部分。其一为背景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建设成果、人才培养目标等基本背景情况;其二为环境评价内容,主要包含教学基本条件、教师队伍、生源情况、课程及教材建设、人文环境、社会资源等内容;其三为培养过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政校企行合作机制、学生实践活动、专业培养、教学服务等内容;其四为结果评价内容,主要包含学生素质、就业质量、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社会服务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内容。
2.4 完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评价方法下,得到的评价结果往往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可靠性,需要对评价方法进行合理构建与有效完善,确保评价方法足够科学、正确且合适。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需要先对专业基本情况、主要成果以及建设目标等背景因素加以明确,根据不同专业对评价方法进行合理调整。而在评价的过程中,则需要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实施,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指导,同时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基本参考。在此基础上需要以数据为基准,从多个维度对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全方面、持续化、动态化评价,同时合理运用专家会议法、经济分析法、技术评价法、多属性和多目标决策方法、数据包括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逐步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多种方法加以评价,有效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可知,现代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而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优秀人才紧缺、现代化建设人才不足的问题。职业院校应当积极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持,致力于改善评价结果,尽量保障评价结果足够真实、可靠,有效反应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