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021-11-22 08:39黄莉虾
名师在线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兰计算能力审题

黄莉虾

(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福建龙海 363100)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便是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能为学生步入中学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目标[1]。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循循善诱,让课堂焕发活力。因此,教师可将数学计算置于故事情境中,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学习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此外,教师在计算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二)适当选用游戏

小学生生性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能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必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寓教于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等,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节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分糖果”的游戏。首先,笔者事先准备了12 颗糖果,然后分给小红、小明、小兰三位同学,刚开始时,笔者故意分给小红6 颗、小明4 颗、小兰2 颗。这时小明和小兰就提出抗议,觉得这样分不公平,其他学生也表示这样分对小明、小兰不公平。接着,笔者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才公平,谁来帮老师这个忙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应该给小红、小明、小兰每人4 颗,这样才公平。”笔者又问学生:“为什么每人4 颗就公平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每个人分得的糖果都一样多了,所以就公平了。”最后,笔者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平均分的概念,也为以后学习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

小学生具有生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图、文、声、像、影,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把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表达的内容通过形象的动画、图片说清楚、讲明白。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恰当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2]。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对一百以内的数比较了解,但是对更大的数,他们往往缺乏了解。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从而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分开展示10 个正方形,然后将这10 个正方形排成一竖排,引导学生认识10 个1 是10;然后再分别展示10 个竖排,并用动画展示10 个竖排堆叠在一起的形状,引导学生认识到10 个10 是100;再用动画展示10 个这样的100 个正方形堆叠在一起的样子,引导学生认识10 个100 是1000,以此类推,得出10 个1000 是10000。通过这样的动画展示,学生对10000 这个数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

二、注重基础积累,强化计算练习

数学题的解答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原理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基础原理、运算法则的掌握。学生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结合强化练习,才能在数学运算中做到游刃有余,切实提高运算效率和准确率。

进行强化练习时,教师也要注意杜绝题海战术式训练,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免阻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运算能力。因此,在学生计算能力提升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口算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经常训练才能实现。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教师可以采取有趣多样的形式,如视算、听算、抢答、“开火车”、限时口算、小组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训练学生四则运算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达到强化练习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准确率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深切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有些时候,学生出现错误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些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看到题目开头就开始计算答案;有些学生书写字迹潦草、数字或符号抄写错误;有些学生一算了之,没有再去验算答案是否正确,等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计算习惯应从看题、审题、计算、验算四方面来培养。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多看几遍题目,弄清题意。例如,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道题目要计算什么,应该注意哪些要点等。

(二)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做到书写工整,不能潦草,小数点、运算符号等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学生只有规范书写,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在竖式计算中,如果规范书写,就可以避免出现看错排、算错数的现象。

(三)验算结果的习惯

在计算训练中,检查、验算等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检查、验算可以避免学生因粗心而出现错误,是保证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措施,能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验算检查时,学生要逐步检查题目是否抄错、竖式列得是否正确、数位是否对齐、得数是否写清楚等,通过验算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四)总结错题的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一本笔记本专门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并定期回顾错题,以免错误再次发生。对易错的题型,学生可以多找一些类似题目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结 语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强化练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小兰计算能力审题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兰的故事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不得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