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斐 陶军屹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办有着多个方面的因素,具有专业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基础,能够承载技艺传承、技能攻关和传技带徒的功能。目前,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主要方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运用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业内领先的技能人员与管理人员,并运用了学校与企业联合教学方式,由教师以及企业内精英共同参与,基于特定的教学目的对学生开展课程建设,以此优化人才培养,为学生搭建了系统性的教学平台。此种教学方式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共同运用构成了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学校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转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校企协同作用发挥不畅,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当予以完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当前高技能人才提出了重要指导,并构建了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此不断促进了多种类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实现了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基于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各种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逐渐提升。
但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为此要求减少这种错位现象,提升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因此校企协同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显示出了重要意义,为人才培养配备了具有理论丰富理论知识的学校教师及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之下,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迎合了当前企业用人的需要,是对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革新,迎合了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从创建目的上讲,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构建,首先,在于培养具备特定领域专业技能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践行了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在人才培养中为学生构建了特定的工作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资源等。高端技能的传授往往需要现场操作,适合“传、帮、带”,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获得。第三,不断探索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的交流,大师工作室是人才汇集的场地,通过技能大师的传、帮、带,能够为学校和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第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用了企业实际生产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课程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之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之中,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此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第五,此种人才培养方式的建立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循序渐进的探索实践。
在校企协作的基础上,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可以建在学校或者企业之内。学校和企业为其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和条件、配套相应资源。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学员,由专业人员整合传统的教学知识,并对学生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种教学模式的建立便于教师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知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到一起,做到校企设备技术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它一方面能够较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用,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了高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3]。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校企协作联合管理,建立和完善一些有效、系统的管理体系,使工作室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是组建校企协同的管理部门,严格规范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的各个环节,包括设立资质的审查,要求满足对学生进行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外部条件,对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要求,应当能够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对构建系统性的人才考核培养方案,对优秀教学成果构建推广应用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其落到实处,其外部保障措施有: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标准体系、校企协同工作机制、争议解决等;其内部保障措施有: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第三加强监督,进行动态管理。校企协同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有一定的周期性,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监督方法,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比如年度、中期、聘期检查等,以确保建设任务的进度、质量,充分发挥大师的引领作用。第四是开展理论实践研究,适时对校企协同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总结,纳入教改科研,组推提质培优,保障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一个综合性场所,具有培训、传承、生产、研发等多种功能,这需要对工作室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对应资源。校企双方需要协同,积极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做出支持,协定为其提供专门的工作场地,引入先进的办公设备和对应的设施设备,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助手和团队,以满足教育教学、技艺传授、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
学校和企业是互补的关系,学校缺乏企业的真实的生产实践及先进技术,但是企业人员可能理论知识不足,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为此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一线生产经营项目,对学生建立实践教学培训方式,基于企业用人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技能培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生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直接对接,创建了一种新的人才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学校人才(师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转换,从而熟练掌握技能大师的技术,使其得到有效的继承,青年教师在这之中能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升。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能够解决技术技能、教学科研中的难题,“传、帮、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行业培养提供优秀的人才,促进行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基于校企协作、共同发展的背景要求,高职院校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明确定位。
一方面,技能工作室的建设需要依托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可以结合项目建设平台,比如高职院校要重点建设专业学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改革以及省部级、国家级专业、师资重点项目等,这样能更充分发挥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需要对区域经济的短板情况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差异,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模式,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机制建设作为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部分,为此要求创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前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瓶颈之一在于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能够看得见的利益,基于此加强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提升科研的经济效益,并建立系统性的评价机制。从而达到学校、企业以及大师工作室团队的效益。同时,校企构建协同实施制度,这样才能够充分达到真正达到科技创新的目标。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场地之一。为了实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不断构建系统性的品牌管理机制,要求高职院校在人员培养中注重技能大师实验室的品牌建设,选择品牌价值较高及市场影响力较好的工作室进行合作,由此能够吸引更为优质的企业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运行中应当建立产权意识,有效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权利的责任,以推动校企协同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健康发展[4]。
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际运行中,高职院校的资源包含多个方面,主要有技术、土地、劳动力,企业资源包括资本等,需要建立基于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和需求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协同建设,学校可以借助协同建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中青年骨干教师,传授技艺,成长教师,培养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师资,协同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构建了一种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在校企协同的背景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校企协同建设技能大师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