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分析

2021-11-22 07:50:27韩欢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7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韩欢乐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经济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社会对创新型人才有更高的要求,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需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在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而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帮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精准就业、高效就业,成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中,需要格外重视校外企业服务工作与学校内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性,高职院校急需解决开展高质量实践教学问题。其次,酒店行业发展迅猛,多种酒店行业业态的出现使得酒店行业尤为精彩。作为未来酒店行业的中流砥柱,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经济形势下具备良好的学习力、实践性、创新力和适应性。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属于高职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专业之一,每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都为社会服务业输送了大量服务人才,然而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中,普遍存在薪资待遇较低、人才流失率高、专业不对口、学习内容与企业用人单位要求脱节等现象[2]。

一、开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培养具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向酒店行业等服务业输送培养的人才,并通过酒店等行业反馈当下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方向,真正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实现产教融合。

(一)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实操性的技术型人才,与科研型院校培养不同,高职主要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产教融合[3]后,高职院校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面对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另外,通过校外企业的反馈,有助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的与社会需求契合,通过对接企业直接实践教学,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人才。

(二)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助推剂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4]下,传统消费形式有较大变化,新的消费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同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旅游需求较大,对于旅游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而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因此高职院校也成为旅游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国家在旅游业的光明发展前景的背景下,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传统高校不尽相同地方在于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优质就业、对口就业,真正实现所学与所为的完美融合。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较快,极易导致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内容的脱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高度发展,同时酒店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住宿、餐饮等基础功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酒店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增加特色型酒店、休闲型酒店、娱乐型酒店、功能型酒店等等,不同类型酒店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特色型酒店的需求在于更需求具有创新性的人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创新,致力于发展特色产品。例如特色民宿、特色主题等。而当前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相对单一,容易束缚这类具有创新性的学生成长,同时当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上大多停留在传统行业,缺乏创新,形成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现象。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经费不足和师资缺乏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受影响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经费相对较少,而对应的职业教育门类较多,时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此现象在酒店管理专业上尤为明显,例如学校购入的设备十日久远,较为陈旧和过时,同时有关酒店的设备(床单被套、餐桌)等尺寸与企业有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在校练习时能熟练操作,进入企业时难以轻松上手。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理论水平较高,多为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更多在于突破专业课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是其实际操作经验较少,缺乏行业的创新和创意意识,也就难以真正从实践上指导学生。

(三)产教融合不充分

目前校企合作尚且停留在表层,更多时候是校企双方未达成一致。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育人成才。双方在实践上缺乏较为完备的配套管理制度和体制,导致教学难以落到实地。当前校企合作较多采用从企业中引入优秀行业人员进入学校课堂进行授课,以及对接企业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形式上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极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一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未形成顶层设计思维,仅简单的以就业为教学导向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更深层次的培养,对社会需求的挖掘,而一些授课老师也存在“供不应求”的心理[5],认为酒店等服务业缺口大,学生都能就业,而忽视了学生的优质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沿用陈旧教学方式、设备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等。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实现“双高”,即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对学生长远发展来说,极为不利,极易导致学生毕业后的迷茫,同时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也投入了较多的成本。

三、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改革路径

当前全国呈现出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结合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因此也需要对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积极调整学校教学设置

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人才的基地,是前驱力量,在当下存在的产教脱产现象中,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院校自上而下要有顶层设计思维,明确转变从以学生就业为教育导向为以学生优质就业为教育导向。一方面对于师资的配备,需要摒弃原有一味追求高理论教学老师为主导的方向,采取兼职加全职教师的形式搭建全新教师团队,同时注重教师的实操能力,也需要关注对于专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接触社会新变化,新需求,同时鼓励院校老师通过MOOC等在线学习平台[6],学习和磨课。从而在师资上搭建知识丰富、经验充足分专兼职师资队伍。学校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充分关注社会企业需求,对于具有长远发展型职位可调整院校专业设置,真正做到专业从源头上对口,调整专业时需重点关注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器材等相关内容,同时需要注意课程的考核标准设定,开展“以赛促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

(二)充分发挥企业作用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企业更多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包括但不局限于企业排除行业人员进学校授课分享工作内容,为了不使学生对于社会酒店等行业需求变化不甚了解,企业也应时常就社会新变化新需求开展学校专题分享,定期邀请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院校也可以引入各大酒店品牌,与企业共建实训室[7],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经费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真模拟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指导中来,进一步真正培养适合企业的人才。在组织学生开展校外企业实践时,院校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和具体岗位倾向配备企业专业人员和校内指导老师,企业专业人员需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内容,服务要求,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校内指导老师更多在于给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性知识困惑进行答疑,同时及时关注学生实际操作后的情绪变化,对于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现象,校内指导老师应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真正实现院校学习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三)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在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院校与企业双方需要共同合作构建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校内学习加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院校更多开展“以赛促学”活动[8],将学院赛与企业赛结合,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将竞赛的严谨、认真、坚持精神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中。企业可通过大赛或宣讲会等,开设“就业直通车”,使学生与企业直接建立联系,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直接获得实习或就业机会,从兴趣到能力上直接与企业对接。在产教融合方面需要注重教学考核体系的完善,既包括考核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考核标准需要进行可视化和可量化,以此明确学生在哪些板块需要再进行学习和提升,同时操作能力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优化,如需增设学生应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四、结语

在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急需改变原有培养学生的模式和理念,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更是应该基于市场需求,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就能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从自身的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方向进行调整,同时也要积极寻求社会相关行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助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