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上,大致可以将企业归类于两种。一种是内贸型企业,一种是外贸型企业。相比较于内贸型企业来说,从事外贸型的国际贸易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与经营风险,要远远大于内贸型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关注外贸型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风险,为企业可预见的经营风险提供管理智力支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参与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来说,当前国际经贸形势越发的复杂严峻,想要从可预见的风险中脱离出来,规避风险损失,就要从多方面的企业管理强化入手,用科学完备的制度、敏锐的市场预判及充足的财力准备去抵御风险。
企业想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活动,就需要企业用自主产品或是服务去抢占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国际贸易通道。但从可预见的贸易风险角度来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供需方面的变化。一是在国际贸易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国际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的最大风险隐患。二是相对于过去来说,因为国际贸易关系的越发紧密,各国间贸易往来活动频繁且日益加深,很多国家的进出口政策也因为国际环境关系随时在转变。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国际贸易的供需风险,掌握国际贸易的规律及发展趋势,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可预见的供需风险,用产品的市场优势及价格优势去争取贸易机会。三是因国际疫情的影响,国际供需关系也表现为由盛转衰。如果我国贸易企业对持续变化的贸易供需关系加强风险管理,并提出解决举措,自然可以为企业规避掉很多风险损失。
企业国际贸易活动具有周期性长、市场变化快、价格浮动较大等特点。对于企业来说,多变的价格波动风险,会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是因为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周期较长,很多企业的贸易活动受到运费、供需量、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从而对企业的经营产品价格产生波动变化。进口企业需要价格低廉的产品,出口企业想要把产品卖个好价钱。基于企业自身利益关系的诉求,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因素变化就会为企业贸易风险增加不稳定因素。二是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为企业的国际贸易价格风险增加隐患。对于国际贸易企业来说,企业的利润来自于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依赖于产品质量。但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价格因素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企业所经营市场原料、货物的供需量,当企业没有对国际目标市场进行充足的市场调研时,出口企业的产品一旦遇到国际市场总存量大的问题时,企业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问题,进口企业反之也是如此。三是基于国际贸易活动的经营特点,企业必须要考虑到多变的价格对企业产生波动风险的问题。无论是进口企业,还是出口企业,企业只有站在价格风险的宏观视角上,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规避并加强管理价格风险不利因素,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让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想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发展的先机,除了要关注价格因素风险及供需关系风险以外,还要特别重视常见的外汇风险及国际政策变化风险,用加强管理的方式去促进企业稳定经营秩序[1]。例如:很多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常常受困于外汇汇率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外汇汇率变化过程中,当外汇汇率变高时,进口企业的采购费用就会增加,采购成本就会变多;当外汇远期汇率结汇时,出口企业结汇时间越久经营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获利机会就会减少。同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贸易活动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的。
无论是进口企业,还是出口企业,只有保证国际贸易供需渠道的稳定顺畅,才能让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有序开展。例如:以出口企业为例,相较于2019年,因疫情的影响,除特殊资源类商品外,2020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总量环比比例有所下降。很多进出口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面临中断。所以,建立企业稳健的信息化供需渠道是保证企业持久经营的唯一出路[2]。基于此,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企业国际贸易供需渠道的搭建工作。一是企业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在信息化高度发展应用的今天,企业应该以信息化建设为主,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工作的信息搜集能力,用信息化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的国际贸易信息搜集工作。二是企业要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沟通渠道,保证良好的进出口贸易交流沟通。国际贸易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企业想要以低价进口,高价出口,就要保证企业的市场信息高速且多元。所以,国际贸易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打开客源渠道,让企业的供需渠道可以多元化发展。不要单纯依靠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货源渠道,因为一旦发生货源供需变化时,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工作就很难开展。三是企业要利用信息化建立广泛的信息网,提高企业进出口产品采购及销售多元能力。以出口企业为例,企业要着手开发新的客户,新的国际销售渠道,就要在信息化的帮助下,搜集更多的国际买家,帮助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多条销售渠道供选择,保证企业的销售业务,不会因国际贸易供需变化而受到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价格风险,多来自于市场产品的供需变化影响。但当企业产品处于市场领先时,则影响企业价格风险的主要因素就会转化为产品的质量与替代性。对于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企业来说,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多元化对外渠道是增强企业抗击价格风险能力,获得丰厚利润的有力举措。以出口企业为例,从2000年开始,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在逐年提高,因为国际贸易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国际竞争的残酷,只有产品好才能赢得市场的道理。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克服价格风险的影响,就要想办法提高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让企业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更强。如在科技含量上,不断为企业的产品赋能。如在产品的市场适用性方面,不断拓展企业产品的市场服务能力等。当企业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转化为企业国际贸易价格风险的抵御因素时,就能帮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断提高实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多去开辟多元化的对外贸易渠道,保证企业销售及采购产品的多角度供给。国际贸易是一个世界整体性经济活动,企业可以利用国际信息网络中的大数据去不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企业的销售与采购开辟新的国际客源渠道。
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时,一定要围绕企业的发展实际去科学设计风险抵御机制,结合出口国或进口国的外汇信息、法律政策去加以研究判断,执行企业业务活动。一是企业要针对外汇风险制定风险预案。如企业要围绕贸易国的外汇储备及经济形势,研判贸易对象国的外汇政策,为企业的销售价格或是采购价格预留足够的外汇汇率变化抵御空间。二是企业根据贸易对象国的外汇汇率数据统计报告,制定科学的外汇资金储备,在企业的运营资金中留存专用外汇储备,保证贸易国外汇变化企业拥有应对措施。三是企业要加强贸易对象国的法律政策研究及经济形势判断,即要保证企业的进出口业务符合当地法律规定,合理规避掉财务、投资、金融等法律风险。同时,要研判当地的经济形势,防止因政策变化、安全环境变化而产生政策风险,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安全系数,为企业顺利开展国际贸易活动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夯实企业的国际贸易人才队伍,提高企业国际贸易人才的智力水平,是企业成功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有利举措。一是企业要合理科学布局企业的资金流向,针对于企业国际贸易资金要做出持续性、系统性安排,防止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投资失败风险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企业要规划好资金流向,保证企业金融资金的相互支持与合理搭配。二是要夯实企业人才队伍。企业管理者要围绕国际贸易活动,对企业人才的贸易专业进行培训、对企业员工的国际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及政策知识系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企业想要顺利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就要对企业可预见的贸易风险进行正确分析。企业管理者要对供需关系、价格波动、外汇政策等可预见风险,作出管理安排。通过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开发业务渠道等去降低企业贸易风险,从加强人才队伍培育的角度,为企业的持久贸易活动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与资金储备,让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合理、合法、合规开展,为企业的贸易活动奠定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