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娟 蓬溪县财政局
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与长期发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离不开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管控,这也是企业在新时期下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各个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外部拓展转移到内部管理优化与完善中,期望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来增强企业营运管理效率,以促进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由此,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进一步注重企业管理,充分利用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手段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进行控制与引导。
企业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均为针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所开展的一系列稽查重要措施,也所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质效与水平的重要手段。财务监督以企业内部收支为重点监管对象,是由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共同实施的一项内部监管工作;而审计监督则是由企业外部审计组织开展执行,是一项外部主导的财务监管措施。
1.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规范化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以及保障收支预算的充分实现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一般来说财务监督多利用系统性或单一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营运所涉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分析与监督管理,且具有显著的目标性,在财务监管过程中督促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法规政策,促进企业营运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同时还能在监管过程中发掘不足与违规行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化,在对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进一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
2.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对企业收支与企业资产相关的财务收支开展的监督控制,在对财务收支审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财务工作及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核查,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无论是财务监督还是审计监督,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也只有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财务监督手段共同发挥职能,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是对同一经济业务过程不同的控制阶段,二者均对企业营运管理相关活动实施监督与管理,并以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引导及控制,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营运目标的充分实现。在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开展中都将涉及到企业内部控制,这是二者开展的前提,而会计信息是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实施的基础,也是开展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核心依据,只有基于可靠、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之上,才能够切实掌握企业资金与财务状况,便于通过对企业财务过程的监管与控制,为企业资金的安全提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经营与长期发展,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则可以大力促进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企业通过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规范化各项财务行为。切实执行了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企业,可以从企业自身业务性质、经济活动规范与准则出发,增强企业经济与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为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企业还能从世纪的经济活动需求出发,选择适宜的审计方法,及时规避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进而强化企业营运活动开展的效率。
企业的内部监管有赖于完善科学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机制,尽管二者在采用的监督模式、分析评价方法以及业务评价的标准上各有差异。通过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职能的相互结合与互相补充,可以更加有效的识别出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有助于企业及时的加以完善与改进。另外,通过全面执行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极大的完善,也更加贴合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控制与规范化引导,尤其是对企业的投资、担保、资金资产管理状况进行跟踪分析,使得企业潜在的经营与财务风险及时被识别,最大化减少企业经济与资产上的损失,也便于企业设定风险预警指标有据可依,更加高质高效的做好财务与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财务监督的制约职能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各类财务活动的监督核查与监管,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涉及的收支与经营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杜绝弄虚作假、低效浪费的行为。同时企业财务监督与管理还可以保障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促使企业资金、资产等重要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是积极引导与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的重要制约性手段。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做好企业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从优化内部管理角度增强自身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顺应时代与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另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做好财务管控对于企业优化管理效率与提升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合理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可以积极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对于有转型需求的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科学开展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并与监督工作的效率与管控水平息息相关。由此,企业必须设立具备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审计机构,并将其作为企业的常设组织,从审计工作的基本需求出发设定好该部门的人员架构,务必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被审计部门之外。另外,企业还要科学合理的分配财务与审计部门各自的权责分工,通过组织结构优化来完善审计环节的设置,以此来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也促使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之间的高效配合,全面实现企业监督工作的系统化与全面化。
构建健全完善的检查制度是有效开展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基础前提,机制建设也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引导与方向。企业对现有的监督检查制度持续完善,在优化财务监督制度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审计部门的独立核算建设,提升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注重审计预算的应用,构建好健全完善的预算编制,切实做好事前监督。值得注意的是要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以资金的流向为重点审查对象,紧抓事中管控与引导,对企业各项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监察。最后,提升监督工作的规范性以增强执行效力,确保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基于审计监督之上的财务监督,要针对企业财务部门的运行状况及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构建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开展相应的监督与评价。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从财务、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以及内部运营等几个维度进行选择。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及实际需求出发,综合以上多个评价维度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不同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占比,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此来全面开展客观评价。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要出具针对内部财务管理不足与待完善环节提出的评价报告,便于企业及时整改完善,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持续保持有效性与先进性。
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都是企业内重要的监管手段,对于促进企业稳定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由此要在现实管理中注重二者的充分融合,同时还要在注重内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来提高对财务工作的管控,使得内外部监管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现代化。另外,还要强化专业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符合企业文化与发展特性的团队精神,尤其要对财务与审计人员开展严格的任职资格筛选与审核,并且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来开展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操守培训教育,增强专业操作技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全面完善的财务监督管控、规范化与合规化财务与经济活动,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切实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适宜科学化的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手段。在审计监督中,进一步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并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并持续拓展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范畴,提升财务审计的公信度。另外,财务监督要充分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强化财务监督评价,以有效增强企业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