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1-11-22 07:31杨妍旻邹晶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劳动

文/杨妍旻 邹晶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意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的发布,开启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纪元,明晰了实施“双高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内容与保障措施。

一、“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双高计划”建设政策背景及劳动教育相关政策分析

厘清“双高计划”政策由来与实施方案,对剖析“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必要且关键的步骤。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同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系列方案计划的颁布与实施,旨在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竞争力,主动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大举措,其颁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的优劣,与“双高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息息相关。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深化落实上述意见,教育部于2020年7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而进一步细化了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教育目标与途径、关键环节与评价、规划和实施途径、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

“双高计划”作为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性措施,从项目遴选条件来看,既保持了对“示范校”计划的传承,也尊重了“三年行动计划”所推动的成果,“价值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1]的聚焦下,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态度和立场极其鲜明[2]。“双高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作用上,基于“双高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要求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此处体现了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二是在其劳动教育的引导与规范上,“双高计划”指出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以及追求卓越的品质”,此处明晰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缺乏具体的规范准则以及评价标准,劳动教育工作相较于“双高”建设的其他工作较容易被忽视;第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没有充分融入“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内部课程体系,在劳动教育中与专业结合的程度不够深入与紧密;第三,高职学院劳动教育的形式普遍过于单一,较少体现“双高计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时代需求适应的需求点,劳动教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

(二)“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成因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造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双高计划”具体实施的年限较短,目前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为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为141所,其中各学校与专业群的特点与特性不一,将“双高”建设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可供参考与借鉴的经验尚少;二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缺乏指导劳动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文件,难以在顶层设计上进行引导、量化考核、比较与评价;三是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开展劳动教育的软条件,学生劳动意识较为薄弱,参与劳动教育程度低,劳动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体系,缺乏合理组织与科学管理,涉及参与劳动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缺乏主动意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较难形成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有效合力。

三、“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应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为主导,促进劳动教育的规范化;促进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引导学生以劳动意识为主的自主劳动教育;以家庭劳动教育为配合,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以社会劳动教育为支持,促进劳动教育多样化。

(一)建立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劳动教育信息平台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应根据“双高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劳动教育相关要求,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本校劳动教育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建立“双高”建设劳动教育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囊括发布“双高”建设下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科普展示劳动教育趣味知识、发布劳动教育活动与竞赛信息、公示勤工俭学与工学结合相关信息、核定与评价劳动教育成绩等功能,为本校劳动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提供平台支持。

(二)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双高”建设课程体系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高等职业教育“以素质为核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更加重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传承,最终培养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3]。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到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中,积极引入信息化工具,实现教学时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元化、多空间化,更具“个性化”和“丰富性”[4]。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有的放矢进行课程内容开发与授课形式革新,提升劳动教育寓于课程中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有效提升教学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实效。

(三)彰显校园劳动文化,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突显校园劳动文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校园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定期组织主题不一、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参与度高的劳动教育活动与劳动技能竞赛,深入挖掘勤工助学、校园义工、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劳育内涵,弘扬劳动光荣价值观念,创新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劳动教育”品牌。同时,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管理,构建劳动“知识、规范、技巧、价值、情感”五位一体的新型劳动教育组织与评价体系,注重劳动价值观的塑造与劳动精神的提升。

(四)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全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高职院校要全面提升“双高”建设下劳动教育实效,需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制定适应“双高计划”要求、切合自身劳动教育实际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二是加大劳动教育硬软件设施设备投入,特别是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定期赴企业走访实践,促进其提升创新创业、实际操作等能力。四是健全劳动教育工作评价考核机制,通过过程性考察与考核结果,扩大劳动教育工作参与度、规范劳动教育工作标准、提升劳动教育工作实效。

(五)链接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劳动教育多样化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连接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劳动教育多样化。从家庭方面看,家庭教育是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兴趣的重要环节,家长应正确引导。而高职院校应通过日常沟通、实际家访、涉及家长参与的素质教育活动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巩固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教育责任是以社会层面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5]。高职院校应积极联系企业公司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全力配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创造有益条件,支持学生深入适宜服务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多主题、多频次、参与程度高的公益劳动,促进其劳动教育多样化与深入化。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劳动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