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2021-11-22 07:31庞伟连曹水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困难

文/庞伟连 曹水

根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地域不同一般占在校生的10%~25%,但在就业市场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大学四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正确就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就业指导课程是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就业岗位相互联系的桥梁纽带,虽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就业,但能帮助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导向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抓好就业这项民生工程的关键。

一、就业指导课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层面的现状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窘,心中存在着一定的焦虑、自暴自弃、自卑等消极心理,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存在攀比、急功近利等心理[1];在家庭上父母寄予厚望,心理负担较重;在自我的认知上,基于贫困、自卑、焦虑等方面因素降低了自身的要求,无法正确定位及评估自己。他们比起一般同学有更大的生活、学习、择业、就业的压力,即便高校已建立奖、助、贷、勤、免、补等一系列资助政策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以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但他们的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在择业求职的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困境,就业质量不高。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成效之间存在的偏差,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长效机制,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课程讲授对象广泛,无针对性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因素、教育背景、地域环境、个人能力或性格等差异化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并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最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未能有效彻底解决该问题。

(二)讲解内容单一,无实践性

首先,就业指导课程的讲解内容很多是按照一成不变的,未能充分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2,3],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流程、就业相关法律、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及注意事项等,重在讲授就业相关知识而不是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弱化了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功能。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联系学校和企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纽带,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极大地忽略了社会、企业、学生、学校四者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教学实践环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难得到就业指导的实践学习。

(三)专业性指导不强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多为年轻辅导员授课,工作繁而不专,在专业背景、授课经验、社会阅历、行业解读等方面的积累都相对不足,没有掌握学生们对于未来择业和就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就业消极心理,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环节。很多高校把大学生就业看作是就业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忽视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发挥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

(四)缺乏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缺乏长效机制[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基本在大一开设,而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四开设,两者跨度较大,缺乏连贯性,教育效果不明显。在缺乏长效的教育机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或家庭的局限性及生涯与职业意识缺乏,在顺利就业后更容易出现铁饭碗做一辈子的满足现状情况,放弃重塑自我,从而造成后期发展停滞。由于对职业规划的不清晰,在学习成绩整体优于其他学生的情况下,经济困难学生的研究生升学率低,甚至存在主动放弃继续升学和深造的情况。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方案

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成效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以弥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不足,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尽可能改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有效联动。

(一)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1.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育人功能

大学毕业生的差异化进一步倒逼大学生就业指导从粗放式、经验性的就业指导向精准就业指导转变。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课程教师队伍,加快建立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通过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选聘机制加快网罗高素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干事创业能力;健全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保证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连贯性;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发展机制推进就业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建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名师金课”有效实现就业指导的高质量服务,促使就业指导课程贴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2.融合院系专业教师,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科专业的优势

应充分动员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专业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5,6],落实就业精准帮扶制度,形成专任老师、学工和学生本人等多方联动方式。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拓宽就业门路、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可以了解人才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变化,自觉地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社会人才最新需求信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大学生就业与专业教学高度融合。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其他院系的专业资源,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当中,组织心理学教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以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

(二)加强校企联动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针对性

1.加强校企人员交流,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获取职场的第一手资料。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走进企业,调研企业在新时代下新职业、新岗位对人才招聘的新要求、新措施,深度挖掘调研企业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见解,把握企业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参考价值,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形成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邀请校外企业代表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顾问进入校园,结合企业实际现身教学,深入学生课堂,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上得到更精准的就业指导,拓宽学生就业视野。

2.组织“职业生涯人物谈话”,对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组织职业生涯人物谈话环节。通过访谈,大学生可以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而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实现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一方面,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他们的就业自信;另一方面,在生涯人物面对面谈话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直观检验和印证以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建立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

大学就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四年,实时关注毕业生发展成长度,进行全程化择业发展指导。大一应侧重于指导学生适应和规划大学,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指导学生进行个体倾向性就业目标的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评,初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大三应侧重于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与职业生涯;大四应该开展就业技巧、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指导大学生顺利求职就业。在传统教育内容基础上,要突出就业指导内容的多元化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就业指导的考核与评估。

三、结语

基于就业指导课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应积极探索改革,与时俱进,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基本的就业理论保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就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选择困难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