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 平 安
评价性课堂是笔者为本次课堂活动进行的命名,主要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从旁协助与引导,继而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有效教学尝试。课堂呈现学生以某作品为主题进行自由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质疑、升华的过程。
评价与鉴赏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个人的理解对作品产生一种惊奇、兴奋、愉悦之感,并逐渐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审美层次上,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观看影片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本次课堂使用中年级孩子易于接受的暑期热门国产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情节设计及精神领悟等方式,学生将获得初步的语文评价能力,为今后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打基础。
在课前,教师布置了观影作业,同时还下发了一张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观影结束后,对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用3~5个词语形容并写下来,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随机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上课伊始,教师先抛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剧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学生纷纷举手,在两到三名学生共同回答的情况下基本上将人物回忆完整。教师将人物都写到黑板上,继而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人物说说他的性格,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学生分析太乙真人性格的时候,说他懒惰、贪酒。而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大多具有两面性和对比性,于是教师借由同学们的回答引导大家进入深层次探索,提出质疑:黑板上都是你们对人物的评价,但是你仅仅看到人物的这些性格吗?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你能说出他不一样的性格吗?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个小组深层次讨论一个人物的性格。在集体的智慧下,人物评价逐渐丰富起来。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讨论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每个小组都发表了结论以后,整个影片的人物形象就十分饱满了。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在主动地探索与发现,教师只做适时的提醒和评价。
通过人物分析,学生初步学习到了评价的方法,评价思维也从一维变成多维,知道了分析一个人物,不仅要看到他主要的一面,也要看到他隐藏的一面,学生的分析能力初步展现。
故事的完整性与剧情内表现的冲突、矛盾都是这部剧的精彩之处,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学生把人物性格把握到位的时候,教师继而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有哪些。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单后能说出一些看法,但是还是比较浅层次的。讨论的问题大概有:哪吒救人却毁坏了村庄,到底是好还是坏?对于善良的敖丙为了家族而水淹陈塘关你怎么看?在讨论剧情时,教师并没有把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抛给学生讨论,而是孩子提到哪里,便在哪里深入,孩子没有提到的地方,即使有讨论意义,也不多加延展,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识,达到训练思维和鉴赏能力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讨论意义的话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十分有讨论意义的话题,反问学生觉得传统的哪吒好,还是这部动画里的哪吒好。这个问题在学生中反响热烈,每个人的意见都不太一样,有的学生觉得传统的好,新编的改变了故事原来的面貌;有的学生觉得新编的好,更有趣。其实,这就涉及一个辩证看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问题的多面性,答案的无穷性。学生初次接触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后,面对其他问题,就会更加敢想敢说,而不是拘泥于“标准答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为了给两个环节打下的基础做一个测试,看看学生到底对“鉴赏”这一语文能力掌握了多少。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孩子的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课堂上,笔者听到了很多平时羞于表达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自我认同的现象,同时这也是一场精彩的讨论,让学生在自发评价与互相讨论中严密了逻辑网,使他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完善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利用这种契机和方式,让学生就某作品进行讨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笔者更倾向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如此可评价的维度会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