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及其研究对象与目的看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2021-11-22 06:52韩焕焕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灌篮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语义语法理论

韩焕焕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式主义语言学派是影响较为深远的一个语言学流派,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乔姆斯基。1957年,乔姆斯基的经典著作《syntactic structure》(句法结构)一书在荷兰Mouton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正式成立,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他的语言观给当时的语言学界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对当时颇为盛行的结构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自然受到了当时以及后世的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乔姆斯基的语言的概念、语言的研究对象、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一、语言的概念

(一)天赋假设

关于语言的概念,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中语言认知系统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心理器官(乔姆斯基,1957)。也就是说,人类自从出生之后,像拥有四肢和五官一样,天然拥有语言机能。而这些语言机能即是人类的天赋语言能力。这一语言能力一旦受到适当的启发,就会构造出一套语法,进而自然阐发出一种特定的语言。乔姆斯基的这些语言理论被一些语言学家抨击为“天生主义”。但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机能,正如生物学中广泛存在的先天论一样,虽然比人类的四肢和五官复杂地多,但依然是遗传的结果。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小孩子自从出生之后,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都可以快速习得所处环境中的语言。而且我们会发现,小孩子不仅可以模仿和重复他听到过的语言内容,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他们从未听说过但是有效的句子。这一切的发生源于人类大脑内部的语言这一内在机能。以笔者身边的真实经历为例,笔者的两岁外甥女在听到大人告诉她不能看太久电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之类的话语之后,面对大人看手机的情况她会自己说出“不可以看手机,看手机对眼睛不好”一类的话语,可见她的大脑中储备了看电视对眼睛不好的语言之后,不仅能够重复模仿,而且在遇到类似场景时还可以自然迁移出类似的“看手机对眼睛不好”的表达。

(二)经验触发

另外,乔姆斯基(Chomsky,1957)认为语言是遗传的产物,绝不能单纯靠环境、刺激、反应而产生。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它的生成性、内在性和普遍性。所谓生成性即人们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内在性指人们先天具有的内在语言能力,普遍性指的是关于普遍语法的思想。当然这并不影响,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在语言的形成中,后天经验触发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接触语言,人类即便拥有先天的语言机能也难以拥有真正的语言能力,比如典型的狼孩现象即是因为缺少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即“经验”的触发使得狼孩虽然具有语言这一内在机能,却并未在外部呈现,对人类语言没有一点了解。

二、语言的研究对象

毫无疑问,所有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对象都是语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方向亦然。那么,语言究竟是什么呢?是交流工具?是符号系统?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对此都有不同的阐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认为,交际是语言的功能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把语言等同于交流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达,决定语言的根本是人内在的大脑和思维。

(一)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内在语言和外化语言的差异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表现(performance)。所谓语言能力是理想化的语言状态,是说话人大脑中潜在规则系统的知识,是人类所普遍共有的;而语言行为是语言能力在具体场景下的外化,是说话人依据外在的不同场景调动内在具有的语言规则系统,并对其进行生产加工形成具体的语言运用。相对而言,语言能力是长久的、普遍的,而语言行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和瞬时性。另外,乔姆斯基还区分了内在语言(internalized language)和外化语言(externalized language)。内化语言是人类大脑中的普遍语言知识,也就是大脑中语言机能的稳定状态。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语言系统,可供说话人进行调配和组织。内化语言对应的就是语言能力,是语言能力更为成熟的表达。外化语言即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语言的实际应用,例如生活中的说出的词汇和句子等等,也即是语言表现或者语言运用。

(二)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在研究语言时将内化语言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而把具体的语言运用排除在外。从而将人类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语言作为研究主题,而将在具体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合规则的语言运用排除在外。这种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语言就是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的概念。它是一种大脑具有的语言知识的特定状态,使人类个体足以能学会任何一种人类语言的物理机制及相应的心理机制。人类个体就是借助普遍语法去分析和理解后天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与普遍语法相对应的就是个别语法。在人的语言知识中,一部分是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称为个别语法。人类出生以后大脑中即具有普遍语法这一先天语言机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经验出发和后天选择,个别语法从普遍语法中被选择出来,从而生成个体人类的具体语言。因此,普遍语法是人类掌握语言的决定因素,具体的语言环境给予的语言材料只是起到触发和选择的作用。

当然乔姆斯基的理论并不完美,他的语法理论脱离语义这点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批评。在《句法结构》中的“语法和语义学”章节中,他指出语法和语义的关系,正如问:“你怎么能不知道说话人的头发的颜色就能建立一种语法呢(Chomsky,1957)?”乔姆斯基认为,语法理论应该使用严格的、客观的方法取代模糊的语义。乔姆斯基在后期理论中也引入了语义概念,认为句法决定语义,甚至认为语义是句法的一部分。

三、语言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一)科学方法主导研究

乔姆斯基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语言研究。归纳法的基础是材料的搜集、分类以及概括等,这种方式有助于语言运用和语言的详细收集整理,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是认识“隐性”知识的方法,有助于内在语言和普遍语法的论证和解释。乔姆斯基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基于抽象化和理想化两者的基础之上,同时又与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重点在于语言能力和普遍语法,因此在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中,乔姆斯基使用归纳法为辅演绎法为主的研究方式,并借鉴数学中公理和定理的演绎推导方式,试图建立科学化、系统的语法学。转换生成语法中,他根据有限的、合理化的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用演绎法生成无限的句子。

同时,乔姆斯基采用了对比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研究。其中,进行不同语种和语系的研究时采用比较法进行归纳比较;对于不同概念解释采用对比法进行相反部分的比对,从而凸显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而在研究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时,主要针对句子间的相互和转换关系作出详细研究;在转换生成语法的构建时,首先列举语言材料并对此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假设;其次再结合现实情境和语言现象验证假设,并对假设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最后再使用新的句子和语言现象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正,从而得出最终的语法理论。

(二)语言研究的目的

20世纪以来,受到结构主义学派的影响,语言学家大多将研究重点集中于语言现象的研究,而对于语言背后的知识和规则的研究较少。在此情况下,乔姆斯基提出,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人脑、人的知识以及人自身的本质(Chomsky,1968)。他强调对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能力的深入研究,期望能够对语言现象做出充分而又合理的解释,这无疑给语言研究提供了更广泛和深入的视角。乔姆斯基放弃对大量庞杂的语言现象进行整理和研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能力以及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上,给人类语言提供了深入而全面的解释。他重视“语言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以弄清人的认识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为最终目的,从而希望通过人类世界自然语言的结构和用法,获得人类特有的心智知识,以探索人类与动物在认知世界上存在的差异和背后的原因,最终能够对人类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给出完整而又科学的解释。

四、结语

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中,乔姆斯基是一座丰碑式的人物。在结构主义盛行的时代,他的语言观给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更深入的视角。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位于人类心智中的语言认知系统的状态,是一种心智器官,这些心智器官与其他器官一样是遗传的产物。语言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法不是语言,是语言能力而非语言应用,是内在语言而非外化语言,是普遍语法而非个别语法。至于研究目的,他致力于揭示人脑以及人自身的本质,试图从普遍语法的角度给人类语言提供深入而全面的解释。当然,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也并非完美。他的语法理论脱离语义,后来几经改进也仍然把语义限制在句法的框架内,这一点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的批评。尽管如此,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仍然在语言学界享有盛名,他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值得每一个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和思考。

猜你喜欢
语义语法理论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跟踪导练(二)4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